關於明朝的軍事機構。
前麵提過錦衣衛跟廠衛。
沒有提明朝的另一個分量更重的——京衛,這裡補充一下:
【京衛】在明朝的前期大部分由皇帝直管,部分由五軍都督府及兵部管轄,職能定位類似於禁軍。最高職務是“都指揮使”。
朱元璋時期設四十八個京衛。
朱棣遷都至北京後增加到七十二個京衛,人數擴編至近三十萬人。
以後也有部分調整,但大致就是在七十二這個數目的左右。
這些京衛的衛級彆不一,人數也有差異。
有的相當於地方都司,有的也就與地方衛所級彆平級。
普通京衛一般下轄五個千戶所,這是標配,卻不是定例。
京衛相對於錦衣衛跟東廠,職責單一一些,但這三個軍事機構基本上就涵蓋了皇帝的整個日常,將皇權包裹得嚴嚴實實。
~~~~
但明朝的軍隊還遠不止京衛,錦衣衛跟東廠。
明朝軍隊有三大係統。
朱元璋時期:,創“衛所製”,分為“京衛”和“地方衛”。
朱棣時期:新設“京營”。
從此就是三個係統並存,一直到明朝滅亡。
【京營】——追隨朱棣起家的軍隊,當初發動“靖難”奪位的嫡係部隊,直屬皇帝管理。
幾次北征,基本都是京營完成的。
京營中的兵士被稱為營兵。
京營分為三個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
這三營,比任何地方衛所的裝備及戰力都要強,屬於典型的野戰部隊,在多次北征後,負責衛戎京城。
京營最高軍職是“提督”,後改為“總督”,授“總督京營戎政”印信,一直到明末都是由功臣勳貴擔任。
三個營的頭頭——主將、副將、參將、遊擊、佐擊將軍。
主將及副將很好理解,相當於帶領中軍主力,參將則是帶領輔助部隊。
遊擊和佐擊類似於機動部隊,有點作戰功能上的意思。
品階也是根據主次進行劃分,但都歸主將和副將管轄,下麵的各個軍職不一定有直接隸屬關係。
每個營下麵設隨征千總、隨營千總、選鋒把總、把總、總旗、小旗。
在朱棣時期,京營、京衛、地方衛所,三大係統裡麵,隻有京營是精銳部隊。
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三營一起配合作戰形成習慣以後,一加一加一不隻是等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