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外婆!”楊明汐提著裙擺迎上去,聲音裡帶著久彆重逢的暖意。
楊老太一見她,眼圈先紅了。
“我的汐丫頭,怎麼都瘦了啊!”說著便要拉她的手,卻被楊明汐先一步扶住胳膊。
“祖母慢些,碼頭濕滑。”
楊明汐說完又轉頭看向吳老太,對身後的吳有寶和楊明洲笑道,“洲弟,寶弟,一路辛苦了。”
楊明洲曬得黑了些,卻精神奕奕。
“辛苦什麼!你看這京城的碼頭,比咱們千荒山的氣派多了!”
吳有寶則憨笑著撓頭:“汐姐姐,你安排的馬車可真講究,墊子軟和得很。”
說話間,楊家與吳家的人已陸陸續續下了船,孩童的嬉鬨聲、婦人的叮囑聲、老人的咳嗽聲混在一起,浩浩蕩蕩足有五十餘人。
楊明汐早有準備,讓春花領著驃騎將軍府的仆婦引著楊家親眷上了寫著“楊”字的馬車,夏荷則帶著吳家的人上了另一隊馬車。
車夫們早已熟門熟路,揚鞭便朝著城南駛去。
馬車轆轆碾過長街,楊明汐陪著楊老太和吳老太共乘一乘軟轎。
她挑開窗簾一角,指著街兩旁的朱門碧瓦、茶肆酒樓,輕聲介紹。
“祖母,外婆您看,那是‘聚福樓’,京城頂好的酒樓。
前頭那座石牌坊,是前明一位狀元的府邸……”
吳老太好奇地張望:“這街上人可真多,穿什麼衣裳的都有。”
楊明汐便笑著講些京城的風土人情,說些時下流行的發髻樣式、哪家的點心最有名,逗得兩位老人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
待行至楊府門前,兩府的車馬依次停下。
楊明汐先扶著兩位老太下轎,見宅門前已站滿了迎客的仆役。
她拍了拍手,朗聲道:“洲弟,楊府這邊由你領著叔伯嬸娘們安置,東跨院,西跨院,還有後麵的梅蘭竹菊院,是給叔伯們住的。
我帶著吳家的人往前麵走一些,吳府就在隔壁胡同,宅子格局與這邊相似,先讓大家歇歇腳。”
楊明洲與吳有寶齊聲應下,各自領著族人走了。
楊明汐則轉身對管家道:“後廚的接風宴可備好了?酉時初就開席,讓大家洗把臉、換身衣裳,都到楊府來聚聚。”
暮色四合時,楊府花園的水榭長廊已掛滿了羊角宮燈。
在京城的楊家和吳家小子們,也全部來到楊府,和家人齊聚一堂。
圓桌上擺滿了水晶肘子、鬆鼠鱖魚、翡翠豆腐等京城名菜,又特意備了新雲府口味的醬鴨與麻婆豆腐。
楊明洲與吳有寶挨桌敬酒,楊老太和吳老太坐在上首,看著滿堂的兒孫晚輩,笑得合不攏嘴。
楊明渝帶著楊家的小子,吳有滿帶著吳家小子,都起來一一的給家人敬酒、問好!
楊明汐穿梭席間,給這個添些湯,給那個夾塊菜。
聽著叔伯們聊起老家的收成,聽著嬸娘們打聽京城的物價。
偶爾抬眼,望見廊下燈籠的光影落在青磚上,忽然覺得這半日的奔波忙碌,都化作了此刻實實在在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