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意思……好死唄?
李北玄感覺自己跟這種得道高僧之間,實在是隔著一層厚厚的壁障啊……
感歎片刻,李北玄問:“那您還要去?”
玄奘聞言,垂眸望著手中的佛珠。
指尖輕輕摩挲著每一顆圓潤的珠子,仿佛在與往昔的記憶對話。
良久,他抬起頭,眼中雖有遺憾,卻依舊平靜如水:“不去了。”
李北玄微微一怔,本以為還要費一番口舌勸說,卻不想大和尚竟如此乾脆。
然而,還未等他開口詢問,玄奘便繼續說道:“貧僧西行求法,所求的是‘明心見性’,而非執著於某一個承諾或某一處地點。焉耆王既已圓寂,國度或將易主,此時再去,反而會徒增紛擾。”
說罷,他望向西方。
目光穿透晚霞,似要看穿那千裡之外的風雲變幻。
“佛法傳播,不在形式而在本心。如今焉耆局勢動蕩,百姓或陷於戰亂之苦,貧僧即便到了那裡,在一片焦土之上講經,又能度化幾人?倒不如將心力用在更需要之處。”
說到這裡,玄奘雙手合十,閉目凝神片刻。
他深知自己雖已遁入空門,可終究仍在塵世中行走。
此次東歸,他肩負著翻譯經卷的重任。
那些從天竺帶回的珍貴典籍,若不能妥善翻譯傳播,自己十餘年的艱辛便成了泡影。
況且,武朝皇帝已恩準他在弘福寺譯經,這不僅是皇帝對他的信任,更是佛法能在中原廣泛傳播的重要契機。
若是此刻因執著於對焉耆王的承諾,貿然前往戰亂之地,一旦遭遇不測,那無數經卷便隻能塵封,再無人能將其中真意傳達給世人。
再者,自己如今的身份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偷渡出關的無名僧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天可汗眼中,他是帶回佛法的重要人物。
在長安眾僧心中,他是西行求法的楷模。
若是執意前往局勢動蕩的焉耆,不僅可能將自己置於險境,還會給收留他的李北玄以及安西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身為佛門弟子,本應避免給他人增添困擾,又怎能因一己之念,讓眾人陷入兩難之境?
不過到底……
還是辜負了和焉耆王的約定。
“哎……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看著玄奘略帶自嘲的表情,李北玄歎息一聲。
而玄奘聽見這話,卻深深地看了李北玄一眼。
他原以為李北玄對佛學的理解,跟……咳,跟傳說中的他那兩個徒弟是一個級彆的。
但此刻,卻從這句似詩非詩的話裡,品出了幾分不一樣的意味。
“檀越這話,倒像是看破了幾分世事兩難的玄機。”
玄奘輕撚佛珠,若有所思道。
而李北玄輕咳一聲:“本侯隨口說說而已,大師彆往心裡去。”
“阿彌陀佛。”
玄奘這人有一點好,好奇心不重。
李北玄沒有多說,他也沒追著要跟李北玄辯經。
隻是雙手合十,向李北玄微微躬身:“多謝檀越開解。這世間因緣際會,皆有定數。貧僧雖許下諾言,卻非執著之人。”
“隻是……貧僧還有一事相求。”
喜歡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請大家收藏:()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