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後,晉陽風向驟變。
貞觀十二年,二月二十八。
辰時時末,
太陽剛剛攏出雲層,照在積雪還未化儘的街頭。
城西營盤,便傳來了一陣沉悶的號角聲。
那是調兵的信號。
緊接著,數千兵卒魚貫而出。
在李烈麾下列隊點名,整軍待發。
雖未真正跨出城門一步,卻也將兵鋒直指西北方向,旗指麻穀嶺。
巳時。
輜重車隊開始出發。
馬隊也隨之調動。
戰鼓敲得不緊不慢,卻足夠讓整個城西都聽得一清二楚。
李烈本人,更是披甲上馬,親自巡營。
沿街而過時,軍姿肅穆,煞氣逼人。
而幾名軍士則被刻意安排繞過西市、過坊門、巡街而行。
故意在人多處高喊:“奉殿下欽令,整編兵馬,討伐逆賊!”
如此一來,調兵的意圖立時如野火燎原,在晉陽城中飛快傳開。
不到一個時辰,消息便傳遍坊間。
“欽差要動手了!”
“要剿匪了!”
“麻穀嶺那邊要出事了!”
街頭巷尾炸了鍋,百姓驚疑不定,市麵氣氛陡然變得焦躁起來。
而與此同時,更大的亂象,悄無聲息地從幾處邊角地帶泛起。
首先亂的是北市。
午時一刻,一個賣菜的老漢,被一群“差役”當街毆打。
原因是他說了一句:“玄武門那案子,早就該查。”
老漢話音未落,就挨了一通暴打,險些當場斃命。
而沒過一炷香,三五成群的百姓便聚了起來,說是要給老漢討公道。
結果三句話沒說完,便有人砸攤子、翻車子。
不過一炷香,整條街就亂成一團。
官署差役趕來製止,反被指朝廷掩蓋真相、欽差包庇賊臣。
接著就有人扔石頭、砸窗戶。
事態迅速擴大,整個北市變成了鬨場。
幾乎在同時,南門坊口也出了事。
一支自稱流民義隊的三十多人,突然闖入粥棚。
聲稱粥棚米糧被黑了,說城中米鋪藏糧不救人,是朝廷有意拖餓百姓。
他們強行闖入粥棚後院,搶走了整整八袋米,還砍傷了三名賑務坊丁。
甚至還在粥棚放了一把火後,才揚長而去。
而更麻煩的是東城。
未時,一支不明來曆的難民隊伍,自城外湧入。
說是山上下來的受災戶,要進城尋親。
可剛入城門,就有兩人拔刀砍傷守衛,隨後趁亂逃入坊間。
城防司初步清點,這批人雖隻百餘,但分批進入,分頭行動,根本無法控製。
更詭異的是,他們入城後第一件事不是找糧,而是燒了一間藥鋪。
街上百姓嚇得四處逃竄,有人高喊“反了!”也有人直接丟了包袱往外逃,甚至連衙門口都出現了跪地上訪、喊冤請命的隊伍。
晉陽一夜之間,民心動蕩。
小亂不斷,大亂將至。
到了傍晚,西廟門前,已經聚滿了請願的百姓。
說是要欽差主持公道,要讓官署給百姓一個說法。
……
“官府不能裝聾作啞了!”
“糧呢?不是說粥棚發米?人呢?米呢?!”
“讓欽差出來說話!讓知府出來!”
“咱們不走了,今晚要是沒人出來,我們就睡在廟門口!”
上千百姓擠在西廟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