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玄齡的這一聲喝罵,差點嚇癱了那幾個書生。
瞬間,戲也不唱了,鑼鼓也不響了,滿堂一片寂靜。
然而李北玄卻無任何懼色,隻是笑著對杜玄齡擺了擺手,語氣輕鬆的說道:“幾位叔叔,彆急啊。”
“先看看再說嘛,不好看再生氣也來得及啊。”
這一句話說完,杜玄齡頓時皺眉,回頭看了贏世民一眼。
而贏世民此時,雖然臉色不是很好,但卻沒有叫停的意思。
隻是揮了揮手,示意台上那幾個戰戰兢兢的書生繼續。
畢竟他贏世民,自認從來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皇帝。
當年他假意要修頤和園的時候,李北玄寫了一篇《阿房宮賦》,直指他驕奢荒唐,把他罵得血淋淋的。
可最後呢?
贏世民不還是忍了?
由此可見。
能忍《阿房宮賦》這種惡毒的文章,他贏世民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什麼不能忍的了。
再說了,相比起那次當眾上書譏諷,此刻眼前這出戲,攻擊性簡直太低了。
所以贏世民連動怒都犯不上,隻是是抱著一種納諫的心思,想看看李北玄到底能折騰出什麼來。
於是,書生們繼續演下去。
……
這一版的戲,被李北玄大幅度精簡過。
許多拖遝的唱腔都被砍掉,節奏緊湊了許多。
隻用了一個時辰,劇情就從梁卓暴亡、梁夫人蒙冤,直接推進到梁夫人與柳妙這對情敵,化敵為友,攜手伸冤的橋段。
這兩人,一個是正妻,一個是青樓女子。
本應是你死我活的情敵,可在舞台上,她們卻陰差陽錯,因冤情而並肩站立。
兩個女角對唱,一個聲腔悲愴激烈,一個聲腔淒婉低回。
唱到最後,兩聲竟合而為一,宛若哭聲與血淚齊出。
“冤屈無門訴,泣血向誰言?”
“青樓有薄命,烈婦有孤魂。”
“本是相仇恨,今朝共一心。”
“同呼青天在,願求聖主聞!”
唱到這裡,贏世民原本還帶著三分冷意的神色,竟不自覺緩了下來。
戲子們唱得聲淚俱下,淒厲婉轉。
即便他是皇帝,聽慣了百官在朝堂上正襟危坐地議事,見慣了無數奏章裡冰冷的文字,也不由得心口發緊,像是被什麼揪住了一樣。
完全沒想到,一個尋常的市井冤案,居然能被搬上舞台,演繹得如此動人。
而禦案下。
三閣老也不由得掩麵歎息。
他們三個,都是見慣風浪的朝臣,按理說早已鐵石心腸。
可眼下,卻都被台上那兩段唱腔擊中了心弦。
梁卓之死,簡直是千古奇冤!
兩女聯手申冤,簡直是千古美談!
一時間,三閣老都看得如癡如醉。
然而,真正的高潮,還在後頭。
隨著劇情的深入,舞台上的冤婦與青樓女子,終於將冤情帶到了天子禦前。
鑼鼓急轉,鼓點震耳欲聾。
隨後,一個身著黃袍的書生,緩緩登場。
這,便是陛下了。
見到此人的裝扮時,贏世民不由得有些忐忑。
也不知李北玄會如何編排自己。
可下一瞬,隻見那人一聲高唱,嗓音鏗鏘,直衝雲霄:“青天在上,聖主昭昭!凡我子民,有冤必雪!”
唱詞直截了當,滿是正義與威嚴。
一時間,給贏世民都給聽懵了。
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