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世民冷笑一聲,隨後喚來常塗。
“常塗,去辦兩件事。”
“第一,關於楚國使團。”
“通知鴻臚寺那邊,按正常禮節準備即可,不必過度熱情,也不可怠慢。”
“若有任何人,試圖打探或影響接待規格,一律擋回去。朕不想看到任何節外生枝。”
“第二,關於市井流言。”
“查,但要悄悄地查。重點不是抓幾個散播謠言的小嘍囉,而是給朕盯緊了,看看都是哪些人在推波助瀾,資金從何而來,消息最初是從哪些人的宴席上流出的。證據給朕收集齊全了,但暫時不要動。”
“至於麗質那邊……”
贏世民想了想,語氣緩和了些,輕聲道:“她是個聰明的孩子,這點風浪還經得起。不過,朕也得給她吃顆定心丸。”
“傳朕口諭,三日後朕要去城外的熙和養生園小住兩日,讓長樂公主隨行伴駕。”
“另外,通知李北玄,讓他也一同前去,朕有些醫藥養生的問題要請教他。”
他要用一個非常公開且自然的方式,向所有人表明,他對贏麗質和李北玄的態度未曾改變,甚至更加親密。
畢竟,皇帝帶著最寵愛的女兒和未來女婿去溫泉宮,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回應。
比任何辟謠的詔書都更有效。
常塗心領神會,恭敬答道:“老奴遵旨。”
……
贏世民的應對不可謂不迅速,也不可謂不高明。
當皇帝將攜長樂公主,以及驪山郡公同往熙和園休養的消息傳出後,此前在長安街頭巷尾甚囂塵上的流言,便迅速偃旗息鼓。
畢竟,明眼人都看得懂這背後的信號。
陛下這是在用最直接的行動表明,長樂公主地位穩固,聖眷未改,與李北玄的關係更是得到帝王的默許乃至支持。
至於那些關於和親的揣測,在如此明確的姿態麵前,自然顯得蒼白無力且可笑,再也無人談論了。
然而,流言的平息,並不意味著麻煩的結束。
恰恰相反,最讓贏世民擔憂的節外生枝,到底還是發生了。
楚國使團來了。
而且,似乎真的將那些無稽之談聽進了心裡,並且打起了算盤。
楚國正使,孫無虞,乃是是楚王孫無須的幼弟。
年紀雖輕,卻自詡精明能乾。
此次出使武國,肩負著在不利局麵下,為楚國爭取最大利益的重任。
而他抵達長安後,便敏銳地察覺到了武國朝堂微妙的氛圍。
特彆是關於魏王得勢,與長樂公主處境的各種隱晦傳聞。
他或許並不完全相信,贏麗質真會被當作和親工具,但出使本就意味著要隨機應變、察言觀色。
凡有機會替本國爭一分便宜,哪怕隻是隻言片語,也絕不會放過。
所以在他看來,這無疑是一個可以試探、甚至可以加以利用的切入點。
畢竟,若能以聯姻方式綁定武國,哪怕隻是獲得武國暫時的中立或有限支持,對正處於內憂外患中的楚國而言,都是天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