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繪裡奈的衣衫授裂
“陳立新師傅,關於沈墨選手烹飪的這道菜,您剛才已經對烹飪步驟,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講解,烹飪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也有提到,現在不妨給我們講講有關於這道菜的創作背景之類的內容吧。”
轉播間內,主持人心情愉快得向陳立新提問,同時悄悄瞟了一眼旁邊林瑾她師父。
人家陳立新師傅講解的烹飪過程,那叫一個十分詳細,乾貨滿滿,沈墨烹飪中每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都有點出,沒有絲毫藏私的意思。
根本不像某人,隻是因為聊到了煮雞湯的問題,直接就收不住了,嘮了那麼久有的沒的內容,對主持人的控場能力進行了嚴格的考驗。
“哦,這道菜嗎?”陳立新想了想之後回答道,“這也是個經典魯菜了,尤其是在博山地區很受歡迎啊,是四四席的推薦菜品之一。”
“四四席嗎?”主持人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時有些記不起來具體是什麼了。
旁邊的周師傅插嘴解釋了一句:“這是陳師傅剛才提到的博山地區的傳統宴席規製,也曾經被列入過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之前在魯省參加魯菜博物館開幕式的時候,當時的師傅們就擺了一桌四四席。”
“沒錯。”陳立新點頭表示了認可,“這四四席,講究的是【四平盤、四大件、四行件、四飯菜”】,一共是十六道菜構成一桌宴席,距今已經有超過百年曆史了吧,更早之前我記得規製是叫三台席,但這個聊起來就有點扯太遠了,咱們還是在這裡打住吧。”
主持人又十分欣慰得點了點頭,還知道扯太遠要打住,真的是大好人啊,隨即還是問了一句:“既然如此,您還是給我們解釋一下剛才說的什麼平盤啊,大件之類的是什麼意思吧。”
“這個就是指幾種菜品嘛,平盤就是先上的涼菜;大件是整個宴席的主要大菜,雞鴨魚肉,這個八寶布袋雞就是一個大件菜;而行件則是穿插在大件之間的熱菜,以爆炒、炸、燴等技法為主,強調火候與口感對比。”陳立新開口解釋道,“最後的四飯菜就是收尾的主食與湯了。”
“我記得除此之外,還有四點心、四乾果、四鮮果之類的說法,不過這個並不是必須的。”周師傅在一旁繼續補充了一句。
“原來如此。”主持人本來還想繼續問,結果看到直播畫麵中,繪裡奈已經開始了對這道菜的品鑒,便暫時止住了話題,先看向了現場的畫麵。
繪裡奈剛剛見到碗裡的雞時,看到雞形完整如初,金黃油亮的表皮包裹著飽滿的“布袋”身軀,一時之間根本看不見切口的位置,隻靠著雞肉和餡料的支撐依舊能保持著挺拔的姿態,也不禁感歎起了這個刀功。
這雖然是廚師的基本功,但將基本功打磨到這種極致的境界,也宛如一個精致的藝術品。
拿著兩根勺子,在雞腹位置,輕輕一扒就把雞腹扒開,頓時漏出了內側的八寶餡料。
用勺子舀起一勺餡料,搭配著高湯一起,最後用筷子連肉帶皮撕下一塊雞肉放在勺中餡料的上方,尚未入口,繪裡奈的喉頭就滾動了一下,連剛才的飽腹感仿佛都消失了。
送入口中,雞肉的軟嫩和餡料的豐富口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雞皮下的雞油,經過高湯的蒸煮,仿佛變成了入口即化的液態黃金,醇厚的口感更加突出了鮮香四溢。
第一次咀嚼之後,繪裡奈是真的聽見了自己的腦海中響起了“轟”的一聲,這八寶餡料的搭配堪稱絕妙:菌菇的野性、海鮮的甘美、肉類的豐腴在口中層層遞進,輔以高湯的浸潤,鮮味如潮水般湧來,濃鬱卻不膩口。
最後,湯汁順著食材的間隙從喉嚨滑下,清澈卻飽含精華的高湯喝下後隻覺得唇齒留香,一股暖意從胃底蔓延至全身。
沈墨看著繪裡奈有些顫抖的身體,無奈得搖了搖頭,他還想聽聽這位神之舌的意見呢,但看她現在的狀態,恐怕是對這道菜並沒有什麼意見了。
“咦?”觀眾席前排突然傳來一陣騷動,沈墨回頭一看,頓時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而觀眾席後麵幾排的緋沙子,此時也震驚得站起身來:“繪裡奈大人她的薙切血脈覺醒了!”
沒錯,這是一場由繪裡奈引起的小規模衣衫授裂,雖然程度並不誇張,但這似乎還是繪裡奈第一次展現出這樣的能力吧。
“唔,之前吃師父他做的家常菜,就差點覺醒給師父家都給拆咯,無論如何,這種脫衣服的能力應該沒有拆牆的那麼誇張吧。”見怪不怪的沈墨倒是饒有餘裕得對能力進行了評價。
而現場的幾位華國年輕廚師們,卻是一個二個震撼得站起身來,看著麵前的這一幕。
雖然來之前,周師傅曾經給他們叮囑過,需要注意類似的情況,但真的見到這一幕之後還是有些不可置信。
林瑾猛低頭看向自己身上,畢竟這邊選手休息區,離繪裡奈是要比觀眾席更近的。
長出了一口氣,幸好自己身上的衣服好像沒什麼問題,不過身邊的兩位,司瑛士和幸平創真的上衣都脫落了下來。
明顯沈墨也觀察到了這一幕,終於驗證了之前的一個猜想,薙切家的這種能力,果然對能力更加偏現實係的華國廚師效果會更弱一些。
再轉過頭來,繪裡奈已經一口一口吃起了雞肉裡填的餡料,沈墨笑了笑:“還真會挑。”
要知道,這道菜最早的時候,雞仿佛就是一個容器,經常出現吃完了餡料,雞還剩在那的情況。
不過沈墨覺得,自己的手藝,把這隻雞烹飪到滋味十足應該也不是什麼問題吧。
不過繪裡奈很快就停了下來,她是真的吃飽了,沈墨見狀,直接端起了碗,跟繪裡奈打了個招呼,在繪裡奈不舍的眼神中,走向了休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