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性格頑固的老派海軍將領,如同當年的羅傑文斯特文斯基海軍上將一樣,他帶領著由三十條老舊軍艦和民船組成的龐大船隊,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遠征。這支船隊是由當時俄國人能夠在港內搜索到,同時還擁有航行能力的船舶組成的,裡麵除了驅逐艦和掃雷艦,還有普通的客輪和近海渡輪、遠洋商船和沿海運輸船,另外還有海關緝私艦、淺水炮艇、軍用通訊船、海軍破冰船,甚至還有一條蒸汽動力遊艇。
斯塔爾克就是帶著這樣一支型號五花八門的艦隊,載著九千多“買到船票”的“帝俄難民”,冒著秋冬季惡劣的海況,從海參崴倉惶南逃至朝鮮的元山港。
當時朝鮮已經是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日本人起初拒絕接收這批“露國難民”,但是很快就“迫於”歐洲列強的壓力,同意讓船隊中的老弱婦孺上岸,但是隻能居住在規定的區域裡。日本海關無師自通的在元山港外搭建起了一座有模有樣的難民營,但是因為生活條件惡劣,很快人群中就開始流傳起傳染病。
斯塔爾克不想在這些木排屋裡坐以待斃,於是毅然帶著還能航行的十五條民船與軍艦,載著三千多名俄軍官兵、貴族官員與他們的家眷再次出航,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國的上海,馳名世界的冒險家的樂園。
當時上海政府與公共租界租界工部局,被不請自來的俄國難民船隊給搞懵了,這些俄國人裡麵不光隻有貴族、商人和普通平民,還有不少是沙俄的職業士兵,如果一個安置不好,必定是一堆治安方麵的隱患。於是租界方麵要求俄國船隊隻能在港內停留四十八小時,隨後必須帶著所有人員離開上海灘。
而此時俄國船隊裡麵已經隻剩下十二條船了,包括一條驅逐艦在內的三條船舶,在前往上海的途中遭遇到台風不幸在海上遇難,如今俄國船隊裡的乘客已經飽受磨難,再也經受不起再一次的長途遠航了。
於是俄國海軍上將與當時的北洋政府代表做了私下的交易,他願意交出船上運載的一部分沙俄政府財寶,作為中國接收這批俄國難民的條件。最終中國方麵同意了這筆交易,於是除了少數俄國海軍船員,剩下的三千多人全都登陸上岸,他們被政府安排在華界分散居住,成為了上海灘一道新的風景,那就是在這座城市曆史上留下獨特印記的上海白俄難民。作者記得在小的時候,上海還有不少當年這批白俄難民的後裔,白膚金發高鼻深目,卻說著一口標準的上海閒話。)
到了一九二七年,北伐軍逼近上海,當時公共租界一片混亂與恐慌,工部局終於決心要建立起一支常備的武裝力量,用來隨時隨地保衛租界裡的僑民安全。雖然當時萬國商團已經成立,但是就像前文裡說得那樣,裡麵的成員純粹是玩票的各國僑民,隻有在有事發生時才會集結起來,一年裡隻接受三個星期的軍事訓練,所以壓根彆指望這種部隊,能夠阻擋住北伐軍的進攻。
當時的局勢迫使工部局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一批受到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兵員,結果工部局高層把目光,放在了那批俄國難民的身上。
那時候這些難民中除了部分家底豐厚的貴族與富商,剩下的人大都已經耗光了隨身攜帶的積蓄,其中不少人缺乏生存技能,隻能混跡於社會的最底層,靠體力和色相來謀生。
這些人裡麵有不少曾經是沙俄帝國的正規軍人,隻需要短時間的適應性訓練,他們很快就能恢複一定的戰鬥力,如果再加上一筆數目合適的軍餉,相信整個上海灘都找不到比他們更敬業的士兵了。
ps:謝謝大家的支持,終於搞定電腦啦,等學校那邊穩定下來,希望可以開始安心的繼續碼字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