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遊道之事,便是在懲治貪賄、打擊的勳貴之際,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反應。
如今朝廷眾多要員,已然開始抱團反劾。
又加之雷厲風行之下,的確出現了許多違製之舉,以至於授人把柄。
而且另一方麵司州吏也狀告了畢義雲,言他拘留人犯有所減截,並改換文書。
朝堂之外尚且還能被高澄強行壓下去。
隻是宋遊道這裡,高澄也不得不暫時妥協,將宋道革職除名,以壓眾怒。
宋遊道出廷尉當天,高澄便讓元景康將宋遊道帶回大將軍加以保護。
兩人一見麵,宋遊道先是一番拜見,高澄連忙扶起他。
說道:
“快快請起,此非你之過,實乃局勢所迫。
如今這革職除名不過是權宜之計。
不過如今朝廷局勢緊張,隻怕你留在鄴城,他們還會想彆的辦法,謀害於你。
還是儘早隨我前往並州,方能保你周全。”
宋遊道邃起身,雙手抱拳,置於胸前,微微欠身,誠摯說道:
“遊道多謝大將軍救命之恩,日後亦願效犬馬之勞。”
高澄輕輕拍了拍宋遊道的肩膀
“遊道,不必多言,你我先隨我進府,再從長計議。”
言罷,兩人並肩,步伐匆匆地向著大將軍府走去。
到了晚上,高澄坐在書房,靜靜思索著:“在回晉陽之前,必須想個萬全之策。”
崔暹所領禦史台的糾劾之舉,絕不能半途而廢,當務之急是要確保其能繼續嚴打貪腐,整肅吏治。
可如今宋遊道因觸怒而被革職,崔暹等人也麵臨巨大壓力,
以往的鄴城四貴,鄴城還有高隆之、孫騰二人,得將他們兩個先支出鄴城。
之前一直縈繞自己的流民之事,牽扯州郡豪強私兵私奴,需要朝廷與地方周旋博弈。
正好他們兩個有此能力及地位,正好可以外派他們去處理流民擴戶這棘手之事,可謂一舉兩得
除此之外,他們走了,朝中眾多朝臣大多都是自己一手提拔。
站在自己對立麵的,也隻有元氏死忠,另外的想必都是貪贓枉法之徒了,
昔日自己對崔暹的一番助威,崔暹有自己的勢力得以與他們周旋,但還是得與皇帝溝通。
主意既定,次日散朝之後,便前往仁壽殿求見皇帝。
踏入殿門,他便恭恭敬敬地向皇帝元善見行了拜禮,俯身低頭。
口中說道:“臣澄見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