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城陷落,梁地各藩王及州郡長官或擁兵自立,或歸附北方。
東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淮陽太守王瑜皆率所轄州郡歸降東魏。
青州刺史明少遐、山陽太守蕭鄰棄城而逃,東魏趁勢占據其地。
湘潭侯蕭退與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蕭祗亦投奔東魏。侯景派遣收複北兗州的直閣將軍羊海,竟率部眾歸降東魏。
東魏由此據淮陰,領土拓展至長江沿線。
崔季舒、崔暹、楊愔以及宗氏元韶、元孝友等人於宮中求見元善見。
元韶沉聲奏言:“先前大將軍固辭渤海王之封,陛下予以準允。
可如今大將軍不僅大破梁國外侵,內平侯景之叛,功勳遠勝往昔。
更用反間之計,得取江淮之地,為我朝開疆拓土,功在社稷。
依臣之見,當進郡王爵為親王,方顯朝廷酬功之典,伏請陛下聖裁!”
這都是崔季舒收到高澄暗示後,集人向元善見施壓。
“彭城王的話朕已明白,今日眾卿齊聚於此,莫非都是為此事而來?”
眾人皆低頭不語。
“好了,朕知道了,都退下吧!”
待眾人退出殿外,元善見緩緩起身,目光落在宮牆之上懸掛的長劍,悠然發出一聲長歎。
“齊王,齊王.....嗬......還能為天子幾日呢?”
當初寒山的降將,大多已經接受高澄授予的官職。
晉陽宮不大,建康陷落的消息很快傳開。
蘭京望著湖畔蘆葦出神,宮闕之中少有栽種這類植物,它們簇在水邊,隨風而伏,卻似乎享有自由。
“蘭京,你怎麼在這裡,大將軍召你去德陽殿呢!”
旁人的呼喊將他神思拉回,蘭京連忙斂衣,朝德陽殿疾步而去。
殿中無旁人,高澄也沒處理政務,隻是斜倚在憑幾上翻看《十六國春秋》。
眼角的餘光瞥見有人近前,高澄抬眼一看,是蘭京。
唇角微抿,將手中的書卷擱下,起身從床榻下來,取過案上那封密函,遞到蘭京。
“你兄長的消息,自己看吧。”
高澄的語氣似乎預示著是壞消息,蘭京接過,急急打開。
信中赫然:“蘭夏禮從莊均襲侯景,兵敗身死!”
高澄見蘭京淚眼悲泣,默然轉過身去。
他向來不擅寬慰人心,也不喜這樣的氛圍,況且,他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受益者。
蘭京也未發一語,抬手拭去頰邊淚痕,目光直直盯在高澄的背影上,轉身出了德陽殿。
“大將軍如今雖坐收漁利得梁國大片土地,梁都建鄴也為侯景所占,如今梁國看似可侵,但此時尚不是對梁用兵的最好時機。”
侯景的動作之快,讓高澄也心生悸動。
他不單單滿足於梁境那些歸附之地,隻想等潁川一收複,便揮軍南下,儘快扶持蕭淵明為傀儡,進而控製整個梁國。
可沒想到陳元康第一句便潑了冷水。
疑問:“侯景能這麼快攻克建康,足見梁國根基已虛、民心早散。
若再等他徹底掌控江南,到那時,我們再對付他,恐怕就難了!”
“非也!”陳元康搖頭,再說道:“當初爾朱榮得大魏權勢,為何最終傾覆?昔日大王又為能何得眾心?”
高澄聞言一笑:“得人心者,得天下!”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