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如今雖攻陷了建康,也屬狡黠善戰,但他背主棄義,反複無常,早已惡名昭著。
雖一時以奴充兵,短時間聚攏成勢,可他天性殘暴,目光短視,梁國軍民絕不會真心歸附!如今的江南大地,隻怕人人皆欲誅之而後快。”
高澄點頭道:“正因如此,我軍若南下,不正順應梁國人心?”
陳元康道:“可我們始終是外人!”
高澄不再說話,隻聽陳元康繼續剖析。
“梁國諸侯雖勤王,可仍被侯景控製都城。並不是因梁人無力一戰,而是因梁朝內部宗室各存著觀望之心,非真心勤王。
如今之勢,合肥有蕭範,荊州有蕭繹,蜀地有蕭紀,雍州有蕭詧,湘州有蕭譽、諸方並立各懷異誌,必趁亂割據。
侯景欲圖霸業,隻有建康還不夠,非但要應對四方諸侯合擊,亦須出兵征討,以靖地方。
若此時貿然參與其中戰局,我們所要麵對的,就非獨侯景一人了,更有梁國諸方勢力。
為今之計,宜靜觀其變。
待侯景與各地交兵之時,待到鷸蚌相爭兩敗俱傷之際,辨清敵我之勢,再擇一勢合作,遣使通聯,方為上策!”
高澄聽罷大笑:“聽君這一席話,我也茅塞頓開了!
隻是......我已有貞陽侯,畢竟他聽話,又無兵無權,更易掌控。若另擇他人合作,這局又如何能成?”
“大將軍,眼下局勢如霧裡行舟,非但要觀勢,更要擇時!向前一步,方能看清下一步,這急不得!
若圖謀長遠,如今該做的便是操練水軍、積蓄江戰之力,以待來日之用!如今歸降的這些梁人,大可作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今東魏在侯景為亂之際所獲的不止是江淮土地,更有一批精通水戰的梁將歸附。
這都日後都可為南征的基礎,高澄隻覺得,天命正向著自己一步步靠近。
長社城的水勢日益蔓延,糧路也徹底斷絕。
“弓箭手,登船,列箭陣!”
“速速登船,速速登船,步子邁開些,動作都快一點!”
士卒疾行著躍上戰船。
盾兵立於船頭箭垛之後,弓手被護衛在盾陣之間,早早擺好陣勢。
一艘艘艦船破水直逼長社城下。
慕容紹宗立於帥艦上,親自擊鼓傳令,箭雨傾瀉發出,輪番攻向城垣。
挨城牆土山上的守兵躲在壘垛後,待箭雨少時,又冒出釋箭。
王思政與兵卒共臨戰線,親自負土築壘、加高壁台,死死堅守。
總歸是當初放了大話,可援書早已向朝廷發出,卻遲遲不見有援來救。
他不知,趙貴兵臨長社以北的穰城,見著汪洋沼澤,就早早退兵而返。
一則是畏高嶽軍勢強盛,二則亦懼河陽屯守的斛律金。
城外野戰若無水軍策應,與高嶽正麵交鋒絕難占優。
至於潁川孤城,縱使有王思政竭力死守,終究難破重圍。
宇文泰,早已將潁川視為棄子。
望著兵卒,一個個中箭墜水,王思政心知肚明,這城是守不了幾天了。
數輪箭雨過後,慕容紹宗就揮動令旗,揚聲:“收兵!”
即便攻上土山,仍難破城;何況四麵環水,地勢不利。
與其強攻損兵,不如以困代戰,保存實力的打法,總能待到敵軍投降。
雖耗時些,卻遠勝莽撞疾進、徒增傷亡。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