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湖畔的露營燈
蘇瑤把最後一塊三明治裝進保鮮盒時,李陽正舉著個充氣帳篷在客廳裡轉圈,帳篷的塑料骨架撞到沙發腿,發出“咚”的一聲悶響。“輕點!”她回頭時,正好撞見李淵蹲在茶幾旁,手裡捏著個指南針——不是那枚係著紅繩的舊物,是昨天剛買的電子指南針,屏幕上的數字跳得飛快。
“爸,你看我像不像探險家?”李陽把帳篷往地上一鋪,踩著帳篷的邊角蹦跳,“趙叔叔說湖邊有鱷魚,你能打得過嗎?”
李淵的指尖在指南針的“方位鎖定”鍵上頓了頓。趙叔叔是趙念安的前夫,一個總愛給孩子講冒險故事的地質學家,上周在小區超市碰到,非要塞給李陽一本《野外生存手冊》,說“男孩子就得野一點”。
“湖邊沒有鱷魚,隻有小魚。”他合上指南針,把李陽從帳篷上拉下來,“而且遇到危險,跑比打更重要。”這是他在煉獄營學到的第一課,卻也是退役後最難教給孩子的道理——曾經的他,字典裡沒有“跑”這個字。
蘇瑤把裝滿零食的背包遞給李淵,背包帶在他肩上勒出兩道淺痕。這是她特意選的親子款,米白色的布料上印著卡通小熊,和他身上那件軍綠色衝鋒衣格格不入。“彆總說這些,嚇著孩子。”她替李悅把小兔子玩偶塞進背包側袋,“念念的過敏藥放你外套內袋了,記得提醒趙念安給她吃。”
李淵摸了摸內袋,果然摸到個小藥瓶,瓶身還貼著蘇瑤寫的便簽:“每天兩次,每次半片”。他想起昨天晚上,蘇瑤趴在書桌前寫便簽時,台燈的光暈落在她發頂,像撒了層金粉。
“走吧,趙阿姨該在小區門口等急了。”蘇瑤牽著李悅的手,李陽扛著他的玩具步槍跑在最前麵,槍托上還纏著根紅布條——那是他從李淵的舊軍裝上剪下來的,說“這樣能打勝仗”。
小區門口,趙念安的白色suv已經停在玉蘭樹下。念念穿著件粉色的衝鋒衣,正趴在車窗上揮手,看見李陽舉著步槍跑過來,立刻打開車門衝下去:“我爸爸給我買了望遠鏡!能看到湖裡的魚!”
“我爸爸有指南針!”李陽把李淵手裡的電子指南針舉得高高的,“能找到回家的路!”
兩個孩子嘰嘰喳喳地比著“裝備”,趙念安靠在車邊笑:“你看他們,跟小特種兵似的。”她今天穿了件薑黃色的衝鋒衣,頭發紮成利落的馬尾,少了幾分職場上的疏離感。
“是被你前夫帶的。”蘇瑤把裝著三明治的保鮮盒遞給她,“念念念叨了好幾天,說要跟李陽比賽釣魚。”
李淵把行李放進後備箱時,趙念安跟了過來,手裡捏著個銀色的保溫杯:“這是我爸泡的枸杞茶,說你上次運動會跑完步臉色不太好,讓我給你帶上。”她的指尖碰到他的手背,又像觸電般縮回去,“我爸說……老槍以前執行任務,總帶著這茶。”
李淵的動作頓了頓。老槍的保溫杯他見過,軍綠色的,上麵刻著“為人民服務”,每次出任務都揣在懷裡,說“喝口熱的,心裡踏實”。他接過保溫杯,杯身還帶著餘溫:“替我謝謝趙叔叔。”
“他說有空想跟你喝兩杯。”趙念安的聲音低了些,“聊聊老槍的事。”
李淵“嗯”了一聲,關上後備箱時,看到蘇瑤正站在車旁,給李悅和念念整理帽子。陽光穿過玉蘭花的縫隙落在她身上,她的側臉在花瓣的陰影裡,柔和得像幅畫。
車程比預想中長。李陽和念念在後座玩“探險遊戲”,用望遠鏡假裝觀察窗外的“敵情”,李悅則抱著兔子玩偶,靠在蘇瑤懷裡聽故事。李淵負責開車,趙念安坐在副駕駛座上,時不時遞過來一塊薄荷糖,或者提醒他“前麵有測速”。
“上次盛華的項目獎金發了,我想請你們全家去泡溫泉。”趙念安看著窗外掠過的白樺林,“念念說李陽怕冷,正好帶他去練練膽子。”
“他不是怕冷,是怕水裡的假鱷魚。”蘇瑤在後座笑,“上次去水上樂園,一個充氣鱷魚模型把他嚇哭了,還是李淵把他背出來的。”
李淵握著方向盤的手緊了緊。他記得那天,李陽趴在他背上,小拳頭攥著他的衣領,眼淚打濕了他的肩膀。他一邊走一邊說“鱷魚是假的,爸爸在”,心裡卻像被什麼東西紮了一下——他能擋得住真槍實彈,卻護不住孩子不被假鱷魚嚇到。
“到了!”趙念安的聲音把他拉回現實。
湖邊的營地比想象中熱鬨。綠色的帳篷像蘑菇一樣散落在草地上,遠處的湖麵上漂著幾隻獨木舟,孩子們的笑聲順著風飄過來,混著烤香腸的香味。李淵剛把帳篷從後備箱拿出來,李陽就拽著念念往湖邊跑,兩個孩子的衝鋒衣在草地上拖出兩道淺痕。
“彆跑太遠!”蘇瑤追了兩步,被趙念安拉住。
“讓他們瘋一會兒吧。”趙念安打開野餐墊,“李淵不是在後麵跟著嗎?”
李淵確實跟在後麵,腳步不快,眼睛卻始終沒離開兩個孩子的背影。他的右手插在衝鋒衣口袋裡,指尖捏著那枚電子指南針,屏幕上的紅點始終鎖定著蘇瑤的位置——這是他昨晚研究了半宿的功能,怕人多走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陽和念念在湖邊發現了一群小魚,正蹲在鵝卵石灘上,用樹枝戳水麵。李淵站在離他們三米遠的地方,這個距離既能保證孩子在視線範圍內,又不會打擾他們玩耍。他想起老槍說過:“保護不是圈住,是看著他摔了,能扶一把。”
“爸爸!你看我抓的魚!”李陽舉著個礦泉水瓶跑過來,瓶裡裝著條銀色的小魚,尾巴在水裡撲騰。
“放了吧,它媽媽會找它的。”李淵蹲下來,指尖在瓶身上敲了敲,“就像你跑遠了,媽媽會擔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