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章:薪火照亮非洲路,闔家共譜友誼篇
喀麥隆的旱季將草原染成了溫暖的金褐色,清晨的陽光越過中非能源合作產業園的光伏板陣列,在地麵投下整齊的光影。李淵站在園區新建的“中非友誼廣場”中央,看著工人師傅們將最後一塊刻有“攜手共進”的石碑嵌入基座,石碑側麵的浮雕上,中國工人與非洲工人並肩安裝光伏板的畫麵栩栩如生。
“爸,尼日利亞卡諾州光伏基地的首批發電數據傳回來了!”李陽快步走來,平板電腦屏幕上跳動的藍色曲線格外醒目,“日均發電量突破了預期的15,當地部落首領特意拍了視頻過來,說現在村裡的磨坊24小時能開工,婦女們再也不用半夜起來磨玉米了。”
李淵接過平板,指尖在視頻畫麵上停頓——鏡頭裡,非洲婦女們圍著運轉的電動磨坊笑著,磨好的玉米麵從出口緩緩流出,孩子們在一旁追逐打鬨,背景裡隱約能看到印著“中國援建”的光伏板支架。“讓馬庫斯把技術團隊分成兩組,一組留在卡諾州做後續維護,另一組去加納的新項目選址,那邊的政府昨天剛發來了邀請函。”
話音未落,廣場入口傳來清脆的笑聲,李悅抱著一摞彩色畫冊跑過來,畫冊封麵上印著中非友誼小學孩子們的笑臉:“爸!陽哥!這是孩子們畫的‘我心中的光伏世界’,你看這個小朋友畫的,光伏板下麵種著玉米,天上還有太陽能飛機,太有想象力了!”
她翻開其中一本,裡麵用稚嫩的筆跡寫著中文:“謝謝李悅老師,我以後要當工程師,給家鄉建很多光伏站。”李悅指著落款“卡姆”的名字,眼裡滿是驕傲:“這是村裡最調皮的孩子,以前總逃學,現在每天最早到學校,還主動幫老師整理教具呢。”
蘇瑤這時也從辦公樓走來,手裡拿著一份燙金的證書:“老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剛才發來郵件,咱們的‘光伏+社區發展’項目入選了‘全球南南合作最佳案例’,下個月要去紐約領獎,還邀請咱們帶兩位非洲代表一起去。”
“選姆博亞村長和阿米娜吧。”李淵幾乎沒有猶豫,“村長見證了園區從無到有的過程,阿米娜的刺繡合作社現在帶動了周邊三個村落的婦女就業,他們的故事最有說服力。”
消息傳到姆貝勒村時,村民們特意殺了牛,在村裡的廣場上舉辦了慶祝宴。暮色降臨時,篝火被點燃,非洲鼓的節奏響徹草原,阿米娜穿著繡有中國牡丹圖案的傳統服飾,拉著蘇瑤的手跳起了當地的豐收舞;姆博亞村長則端著自釀的棕櫚酒,走到李淵身邊,鄭重地將酒碗遞給他:“李先生,以前我們靠天吃飯,現在靠光伏板吃飯,是你們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去紐約領獎時,我一定要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李淵接過酒碗,與村長碰了碰:“這份榮譽不是我們一家的,是所有為中非合作付出努力的人的。以後,我們還要一起建更多的光伏站,辦更多的學校,讓更多非洲孩子能讀書,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出發去紐約前,園區的技術培訓中心迎來了第五期學員,其中有來自肯尼亞、坦桑尼亞的青年,還有三位非洲女性工程師——這是蘇瑤特意爭取的名額,她希望能有更多非洲女性走進能源領域。“以前總有人說女人不適合乾技術活,但蘇瑤女士讓我知道,隻要肯努力,我們也能安裝光伏板,也能操控智能係統。”來自肯尼亞的工程師娜奧米在開學典禮上說道,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紐約的領獎台上,當聯合國官員念出“中非能源合作產業園”的名字時,李淵、蘇瑤、姆博亞村長和阿米娜一起走上台。阿米娜拿著話筒,激動地展示著手裡的刺繡作品:“這是我們非洲婦女用中國刺繡技術做的,上麵繡著中國的長城和非洲的草原,代表著中非人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
台下的掌聲經久不息,許多國家的代表紛紛過來交換名片,希望能引進他們的光伏項目。李陽和李悅則在台下用手機直播,屏幕上滿是國內網友的留言:“太驕傲了!中國技術照亮非洲!”“這才是真正的大國擔當!”
從紐約回來後,李淵一家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加納的光伏項目選址完成,李陽帶著技術團隊常駐當地;李悅則忙著籌備“中非青少年科技夏令營”,邀請中國的中學生來非洲體驗光伏項目,也讓非洲孩子去中國參觀科技館;蘇瑤則和國內的公益組織合作,為中非友誼小學募集了一批新的電腦和圖書,還聯係了幾位退休教師來非洲支教。
這天傍晚,李淵和蘇瑤坐在園區的露台上,看著遠處中非友誼小學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夕陽下,孩子們的笑聲和光伏板反射的光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溫暖的畫麵。“老淵,你還記得五年前我們剛來時的樣子嗎?”蘇瑤靠在李淵的肩上,輕聲說道,“那時候園區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卻成了非洲大陸上的一顆明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淵握住妻子的手,目光望向遠方:“我記得第一次去姆貝勒村,村民們還對我們有戒心,現在卻把我們當成家人。其實,中非合作從來不是單方麵的幫助,而是相互成就,相互溫暖。未來的路還很長,隻要我們一家人同心同德,和非洲的朋友們攜手並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正說著,李陽和李悅發來視頻通話,鏡頭裡是加納光伏基地的施工現場,馬庫斯正帶著非洲工人安裝光伏板,娜奧米在一旁指導他們操作智能監測係統。“爸,媽,加納的村民們特意給咱們準備了當地的水果,說等項目建成了,要請咱們來吃豐收宴!”李陽的聲音裡滿是興奮。
掛了電話,蘇瑤看著李淵,笑著說道:“你看,咱們的孩子都長大了,都能獨當一麵了。”
“是啊,”李淵點頭,眼裡滿是欣慰,“他們不僅繼承了咱們的事業,還把中非友誼的薪火傳遞得更遠。以後,就算我們老了,還有他們,還有更多的年輕人,繼續在非洲大陸上書寫中非合作的故事。”
夜色漸深,草原上的星星亮了起來,像撒在黑色絲絨上的鑽石。園區的光伏板在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與遠處村落的燈光交相輝映。李淵和蘇瑤坐在露台上,聊著未來的規劃——要在非洲建設更多的光伏基地,要讓“光伏+”模式覆蓋農業、教育、醫療等更多領域,要讓中非友誼的光芒照亮更多非洲人民的生活。
他們知道,這份跨越山海的友誼,早已融入了彼此的血脈;這份由汗水和真誠澆灌的事業,會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樣,生生不息。在未來的日子裡,李淵一家會繼續帶著這份初心,在非洲的土地上前行,用行動詮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讓中非合作的薪火永遠燃燒,共同譜寫更加燦爛輝煌的友誼篇章。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兵王歸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