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草原薪火照中非,初心不負跨山海
非洲坦桑尼亞的清晨,第一縷陽光越過乞力馬紮羅山的雪頂,灑在阿魯沙省的農業技術示範基地裡。李淵穿著洗得發白的工裝服,蹲在玉米試驗田邊,指尖拂過飽滿的穗子,眼裡滿是欣慰——這是他和團隊在非洲紮根的第十個年頭,從最初的荒草叢生,到如今的畝產翻倍,每一寸土地都浸著汗水,也藏著中非友誼的溫度。
“爸!早飯做好啦!再不吃粥就涼了!”清脆的喊聲從基地生活區傳來,李陽扛著鋤頭跑過來,黝黑的臉上掛著笑容,額角的汗水順著臉頰滑落,在陽光下閃著光。他今年二十二歲,剛從國內農業大學畢業,放棄了城裡的工作機會,背著行囊就來了非洲,理由很簡單:“我爸在這裡種出了‘中國好玉米’,我也想讓非洲的鄉親們都能吃飽飯。”
李淵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看著兒子挺拔的身影,想起了十年前剛來的時候。那時他還是部隊裡的“兵王”,握著槍杆子保家衛國,退役後本可以選擇安逸的生活,卻因為一次援非考察,看到當地百姓因為糧食短缺忍饑挨餓,便毅然遞交了援非申請。“當時你媽還跟我吵了一架,說我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去那麼遠的地方遭罪。”李淵笑著說,目光望向生活區的方向,蘇瑤正端著菜從廚房裡走出來,身影溫柔得像清晨的陽光。
蘇瑤是一名醫生,十年前放棄了三甲醫院的職位,跟著李淵來到非洲。最初是為了照顧他,後來看到當地醫療條件落後,便在基地旁建起了簡易診所,免費為村民看病。“李大哥,蘇醫生!”遠處傳來馬蹄聲,馬賽族的酋長莫爾騎著馬趕來,手裡提著一隻剛宰好的羊,臉上滿是感激,“昨天我家小孫子發燒,多虧了蘇醫生連夜去看病,現在已經好利索了!這隻羊,是我們全家的心意,你們一定要收下!”
蘇瑤連忙上前,接過莫爾手裡的羊,又從屋裡拿出幾盒感冒藥和驅蟲藥遞給他:“莫爾酋長,羊我們收下,但這些藥你也拿著,最近天氣變化大,讓孩子們注意保暖。對了,下周三我們會在村裡辦健康講座,記得讓村民們都來聽聽。”
莫爾連連點頭,眼裡滿是敬佩:“蘇醫生,你們真是我們的救星!十年前,我們這裡的孩子很多活不過五歲,現在有了你的診所,孩子們都能健康長大;十年前,我們種的玉米畝產隻有兩百斤,現在有了李大哥的技術,畝產都快到八百斤了!你們中國人,真是好樣的!”
李悅從屋裡跑出來,手裡拿著一幅畫,是她畫的基地全景圖,畫裡有綠油油的農田、整潔的生活區、熱鬨的診所,還有一群非洲孩子圍著她哥哥學中文。“莫爾爺爺,你看我畫的好不好?”李悅今年十七歲,在基地旁的國際學校讀書,每天放學後都會去村裡教孩子們中文,還會把中國的故事講給他們聽。“我畫裡還有你家的小孫子呢,他昨天還跟我學了‘你好’‘謝謝’,說得可標準了!”
莫爾接過畫,仔細看著,眼眶漸漸濕潤:“好!畫得真好!等我回去,一定要把這幅畫掛在村裡的酋長屋裡,讓大家都看看,我們和中國朋友一起建設的家園有多美!”
早飯桌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粥香、菜香混合著窗外的青草香,溫馨得讓人心裡發暖。“爸,今天我們要去給村裡的玉米地澆水,下午還要給村民們培訓新的種植技術,你看流程沒問題吧?”李陽一邊喝粥一邊說,手裡拿著筆記本,上麵記滿了今天的工作計劃。
李淵點頭,從抽屜裡拿出一份文件遞給兒子:“這是我們和當地農業部門合作的新項目,打算在周邊五個村子推廣滴灌技術,既能節約用水,又能提高產量。你下午培訓的時候,把這個項目跟村民們好好講講,有不懂的地方隨時問我。”
蘇瑤放下筷子,看著丈夫和孩子們,眼裡滿是溫柔:“今天下午診所會來一批新的藥品,是國內捐贈的,我和李悅去整理一下,順便把藥品清單發給國內的捐贈機構。對了,晚上莫爾酋長邀請我們去村裡參加篝火晚會,你們彆忘了早點回來。”
午後的陽光有些熾熱,李淵和李陽帶著幾個當地員工,推著灌溉設備來到村裡的玉米地。村民們早已在地裡等候,看到他們來,紛紛圍上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打招呼:“李大哥好!李陽好!”
李陽拿起話筒,站在田埂上,開始給村民們講解滴灌技術。他講得很細致,從設備安裝到使用方法,再到維護技巧,一一演示給村民們看。“大家看,這個滴灌帶要埋在玉米根部十厘米的地方,這樣水就能直接流到根部,不會浪費。而且這個設備很便宜,一套能用上五年,算下來比你們以前澆水省不少錢。”李陽一邊說一邊彎腰安裝滴灌帶,汗水濕透了他的工裝服,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熱情。
李淵在一旁看著,眼裡滿是欣慰。他走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身邊,老人叫卡魯,十年前曾因為糧食短缺差點餓死,是李淵給了他種子和技術,讓他種出了足夠的糧食。“卡魯大叔,今年的玉米長勢不錯,估計又是一個豐收年。”李淵笑著說,遞給卡魯一瓶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卡魯接過水,喝了一口,眼裡滿是感激:“李大哥,謝謝你!十年前,我以為我這輩子都吃不上飽飯了,是你給了我希望。現在我不僅能吃飽飯,還能把多餘的玉米賣掉,給家裡蓋了新房子,買了新家具。我的孫子明年也要去中國留學了,學農業技術,回來以後跟你們一起種玉米!”
李淵拍了拍卡魯的肩膀,心裡滿是感動:“卡魯大叔,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中非是好朋友、好夥伴,我們一起努力,一定會讓日子越過越好。”
與此同時,蘇瑤和李悅正在診所整理藥品。李悅一邊分類藥品,一邊跟蘇瑤聊天:“媽,昨天我教村裡的孩子們唱《茉莉花》,他們學得可認真了,還問我中國是不是真的像歌裡唱的那樣美。我說等他們長大了,我帶他們去中國看看,看看長城,看看故宮,看看我們家鄉的稻田。”
蘇瑤笑著點頭,眼裡滿是期待:“等他們長大了,一定會去中國的。現在中非合作越來越緊密,不僅有農業合作、醫療合作,還有教育合作,很多非洲孩子都能去中國留學,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知識。等他們回來,就能為自己的國家建設出一份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共商、共建、共享’,讓中非友誼的薪火一直傳下去。”
傍晚時分,篝火晚會在村裡的廣場上舉行。村民們穿著傳統的馬賽族服飾,圍著篝火唱歌跳舞,歡快的歌聲在草原上回蕩。莫爾酋長拉著李淵的手,走到篝火旁,舉起酒杯:“李大哥,蘇醫生,還有孩子們,我代表全村人敬你們一杯!十年了,你們為我們做了太多太多,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們,隻能用我們最隆重的方式,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的家!”
李淵舉起酒杯,看著眼前熱情的村民們,心裡滿是感慨:“莫爾酋長,各位鄉親們,十年前我來到這裡,隻是想幫大家種出更多的糧食,讓大家能吃飽飯。沒想到十年過去了,我們不僅一起種出了‘中國好玉米’,還建起了診所、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農業和醫療人才。這十年,我們一起流汗,一起歡笑,一起麵對困難,這份友誼,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脈,成為了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蘇瑤也舉起酒杯,聲音溫柔卻堅定:“各位鄉親們,醫療是不分國界的,健康是每個人的夢想。未來,我們會繼續在這裡辦診所、辦健康講座,培養更多的當地醫護人員,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們相信,隻要我們攜手努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李陽和李悅也舉起酒杯,對著村民們微笑:“我們會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在這裡紮根,在這裡奮鬥,和大家一起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篝火越燒越旺,照亮了每個人的臉龐。村民們拉起李淵一家的手,圍著篝火跳起了傳統的馬賽舞,歌聲、笑聲、掌聲交織在一起,在非洲的夜空下回蕩。李悅看著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起了媽媽常說的一句話:“真正的友誼,不是隔著山海說想念,而是帶著初心一起走,一起把日子過成詩。”
夜深了,李淵一家回到基地。李陽坐在書桌前,寫下了今天的工作日記:“今天給村民們培訓了滴灌技術,莫爾酋長說要把我們的技術推廣到更多的村子。看著村民們期待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了爸爸為什麼要在這裡堅守十年。原來,有一種事業,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過上好日子;有一種友誼,不是靠語言維係,而是靠汗水和真誠澆灌,能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樣,生生不息。”
李悅趴在窗邊,看著天上的星星,手裡拿著那幅畫,在旁邊寫下了一行字:“我想讓中非友誼的星星,永遠照亮非洲的夜空,也照亮中國的夜空。”
蘇瑤靠在李淵的肩上,看著孩子們的身影,眼裡滿是溫柔:“十年了,我們在這裡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以後的日子還很長,我們會一直在這裡,帶著這份初心,繼續前行。”
李淵握緊蘇瑤的手,目光望向遠方的田野,那裡的玉米在月光下輕輕搖曳,像一片綠色的海洋。“是啊,以後的日子還很長。我們會把農業技術教給更多的人,讓非洲的土地長出更多的糧食;我們會把醫療知識傳給更多的人,讓非洲的鄉親們都能健康生活;我們會把中國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讓中非友誼的薪火永遠燃燒。因為我們知道,這份跨越山海的友誼,早已融入了彼此的血脈;這份由汗水和真誠澆灌的事業,會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樣,生生不息。”
月光灑在基地的每一個角落,照亮了牆上的“共商、共建、共享”六個大字,也照亮了李淵一家堅定的眼神。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會繼續帶著這份初心,在非洲的土地上前行,用行動詮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讓中非合作的薪火永遠燃燒,共同譜寫更加燦爛輝煌的友誼篇章。
或許在很多年後,李陽會接過李淵的接力棒,繼續在非洲的田野上耕耘;李悅會成為一名外交官,架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橋梁;蘇瑤的診所會變成現代化的醫院,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當地的醫護人員。而李淵和蘇瑤,會坐在基地的院子裡,看著孩子們忙碌的身影,看著非洲的鄉親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因為他們知道,有些付出,從來都不是單方麵的;有些友誼,從來都不會因為距離而褪色;有些事業,從來都不會因為時間而停止。就像非洲草原上的青草,一歲一枯榮,卻永遠充滿生機;就像中非之間的友誼,跨越山海,卻永遠堅不可摧。
這就是李淵一家的故事,一個關於堅守、關於友誼、關於夢想的故事。它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有著最真摯的情感;它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卻有著最堅定的初心。在非洲的土地上,他們用汗水澆灌希望,用真誠收獲友誼,用行動詮釋著“共商、共建、共享”的深刻內涵,也用生命書寫著中非友誼的美好篇章。
而這份故事,還在繼續。在未來的日子裡,會有更多的“李淵一家”來到非洲,帶著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友誼,與非洲人民一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共同奮鬥,共同成長,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因為他們相信,隻要心中有初心,腳下有力量,跨越山海的友誼就會永遠長存,由汗水和真誠澆灌的事業就會永遠生生不息。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兵王歸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