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與張合率殘軍一路倉皇撤退,那淩亂的腳步聲和沉重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是一曲失敗者的悲歌。直至退到漢水邊才停下腳步。
此時,他們的部隊已是士氣低落、疲憊不堪,士兵們的臉上寫滿了驚恐與迷茫,鎧甲破碎,旗幟也殘破不全,不少人還帶著未乾涸的血跡和傷口,眼神中滿是對未知的恐懼和對戰爭的厭倦。
杜襲和郭淮見狀,深知若不儘快重振軍心,恐怕這支部隊將徹底喪失戰鬥力。
杜襲挺身而出,他身姿挺拔地站在一塊巨石之上,大聲對士兵們說道:“諸位!勝敗乃兵家常事,如今雖遭此挫折,但我等豈可就此一蹶不振?夏侯將軍雖不幸陣亡,但我們肩上背負著保衛國家、為主公效力的重任,此刻必須振作起來!”
他的聲音雄渾有力,在漢水邊回蕩,不少士兵聽聞後,微微抬起了頭,眼中有了一絲動容。
郭淮也在一旁附和道:“杜將軍所言極是!我們當收攏殘軍,加固防禦,等待主公的援軍到來。隻要我們堅守此地,便還有機會扭轉戰局!”
說罷,他親自下馬,幫助受傷的士兵包紮傷口,整理兵器,士兵們看到將領如此,也漸漸開始行動起來,有的去收集散落的武器,有的扶起倒地的戰友。
在杜襲和郭淮的激勵下,士兵們的眼神中漸漸有了一絲光亮,開始重新整隊,收集物資,修築簡易的防禦工事,準備應對劉備軍可能的追擊。
有人去砍伐樹木,有人搬運石塊,一時間,漢水邊有了些許生氣,雖然疲憊,但大家都在為生存而忙碌著。
張合望著漢水,眉頭緊皺,心中已有主意,大聲說道:“如今我軍雖新敗,但漢水天險,可為我等屏障。劉備若來,我軍據水而守,以逸待勞,必能挫其銳氣!”
他身披的戰甲在陽光下閃耀著冷硬的光芒,眼神中透著幾分堅毅和不甘,仿佛仍想在這絕境中尋得一絲生機。
郭淮卻連連搖頭,進言道:“張將軍,此舉不妥。劉備新勝,士氣正盛,其若渡水來攻,我軍未必能守得住。不如暫且遠離漢水,佯裝敗退,待劉備軍追至半途,兵力分散、軍勢稍懈之時,我軍再突然回擊,定能出其不意,大破敵軍。”
張合聽後,陷入沉思,權衡利弊之下,覺得郭淮之言亦有幾分道理,便下令軍隊後退,遠離漢水岸邊,尋一處隱蔽之地埋伏起來,隻等劉備軍深入。
士兵們悄無聲息地行動,利用周圍的地形和草木隱藏身形,每個人都緊緊握著手中的兵器,緊張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戰鬥。
劉備率領大軍追到漢水之畔,見曹軍並未如預想中那般依水列陣,反而後退遠去,頓時心中遲疑不決。
這一反常舉動讓他心生警惕,擔心曹軍有詐,不敢貿然進兵。他騎在馬上,眺望曹軍離去的方向,手中的韁繩不自覺地收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謹慎。
此時,洛川在旁觀察片刻後,向劉備拱手道:“主公,依在下之見,曹軍此舉定有蹊蹺,但我軍不可錯失良機,當渡水攻之。如今曹操援軍未到,張合新敗,雖欲設計反擊,但其軍士氣低落,難以持久。我軍若迅速渡水,趁其立足未穩、軍心未穩之際發起攻擊,必能打亂其部署,使其計劃難以得逞。且我軍剛獲大勝,士氣高昂,正宜一鼓作氣,若此時退縮不前,反會助長曹軍氣焰,讓其有喘息之機。再者,主公仁義之師,此戰關乎漢中大業,當果斷出擊,以震懾敵軍,揚我軍威!”
劉備聽了洛川的分析,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之色,決意依計行事,下令大軍準備渡河,向曹軍發起進攻,一場新的戰鬥即將在漢水之畔展開。
劉備命趙雲率領先鋒部隊率先渡河,趙雲領命後,即刻點齊本部兵馬,登上戰船,向著漢水對岸進發。
此時,漢水之上波光粼粼,戰船破浪前行,趙雲身姿挺拔地屹立在船頭,目光堅定地凝視著對岸,身後的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他們的鎧甲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手中的兵器緊握,仿佛迫不及待地要與敵軍廝殺。
船至江心,曹軍的了望哨發現了趙雲的部隊,頓時警鐘聲大作。張合聽聞,立刻組織士兵準備迎擊。
隻見曹軍迅速在岸邊列陣,張弓搭箭,嚴陣以待。士兵們的弓弦拉滿,箭頭閃爍著寒光,對準了逐漸靠近的戰船。
趙雲的戰船漸漸靠近岸邊,他見曹軍已有防備,便大喝一聲:“將士們,隨我衝!”說罷,他手持長槍,率先躍上岸邊,如猛虎下山般衝入曹軍陣中。
曹軍的箭矢紛紛射向趙雲,但他毫不畏懼,手中長槍舞得密不透風,將箭矢紛紛擋落,緊接著,他左挑右刺,曹軍士兵頓時倒下一片。
他的槍法猶如蛟龍出海,每一次揮動都帶著呼呼風聲,所到之處曹軍無不膽寒。
趙雲的士兵們見狀,也紛紛呐喊著衝上岸,與曹軍展開激烈的近戰搏鬥。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響徹漢水之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