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晚。
各個基地先後發布有關寄生植物的公告,以魔都地下生存城市的案例為基準,更新幸存者日常活動手冊,增加幾則防範寄生植物的措施,降低被植物寄生的風險。
不過,基地更新的幾則防範措施,其實也是試驗階段。
具體防範效果未知。
而公布效果未知的防範措施。
一方麵是要引起幸存者的警惕,一方麵是避免幸存者對寄生植物產生恐慌,影響各項目的進度。
“臥槽!”
“小時候我媽跟我說不能吞西瓜籽,不然肚子裡就長西瓜。”
“原來我媽沒騙我啊!”
“哎,人類可能變成蜃祁,生物可能變成攻擊性怪物,細菌也可能分裂成新病毒,現在植物還以人類為養料,不知道下次更新公告,又是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
“真尼瑪絕望。”
“不絕望又怎麼被做叫末世?”
“躺平吧,乾一天活吃一天飯,不再留著積分購買單人住所。”
“話說外麵有寄生植物,為什麼地下生存城市沒有種出蔬菜跟水果?”
“咱的要求也不高,臨死前啃個西瓜或其它水果......”
“......”
基地的公告引起幸存者熱議。
網上的討論十分火熱,可並未引起基地高層所擔心的恐慌現象,幸存者已經習慣各種各樣的毀滅性災難,對死亡逐漸變得麻木,過著活一天是一天的機械生活。
那些幸存者唯一的念頭,或許就是飽餐一頓。
“水果估計夠嗆,主食跟肉類倒是有可能。”
一些基地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參加到網頁下的討論。
他們是基地的內部人員,對生存基地的情況更為清楚。
透露出一些小道信息。
“地網項目的第一階段預計快則二十天,慢則三十天就能完成。”
“大家趁這段時間積攢一下工作積分。”
“到時候,咱們地下生存城市跟隔壁的杭城地下生存城市實現資源互通,積分兌換的物資列表說不定就有主食跟肉類......”
“......”
杭城是戰略糧食儲備城市。
如果兩座基地現實資源上的交換,那魔都避難基地物資方麵的壓力將大大驟減,甚至未來十幾年內都沒有糧食壓力,大家的精力也能全部投入到各個大型項目。
比如打造地下生存城市,或是開辟更多功能區域。
同樣,杭城避難基地得到魔都生存城市機械領域的助力,也能更加從容的麵對各類敵對生物。
“二三十天?”
那名內部網友的留言,讓不少幸存者看到希望。
若是有杭城避難基地的糧倉接濟,糧食的兌換價格肯定調整下降。
如此,手裡頭的積分就能兌換其它物資,改善生活。
“不止是糧食哦。”
網友繼續道出鼓舞人心的消息。
“當地網項目第一階段完成的時候,幾個相鄰地下城市將以杭城地下生存城市為中心,作為分配伴侶的試點。”
“如果分配伴侶的反響不錯,再全麵推廣。”
“注意咯。”
“分配伴侶的首批人員,暫定為地下城市d區住所,大家應該知道d區住所的幸存者長啥樣吧?”
“......”
糧倉,穩住幸存者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