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分配伴侶的消息,便是調動他們乾活的積極性。
何為d區住所幸存者?
全是災難初期被士兵接來回的俊男靚女,個頂個的貌美。
即便不少人遭受暴風雪跟低溫的摧殘,其樣貌跟身材也是十分出眾,再加上d區幸存者一直被優待,乾些相對輕鬆,又能混個溫飽的活,皮膚保養得挺不錯的。
“彆瞎扯。”
有幸存者提出質疑。
這種事不亞於天上掉餡餅,砸也砸不到他們底層人員。
“那些人員不可能分配給普通幸存者的,輪也輪不到咱們。”
“對啊。”
“差點被他畫的餅給撐到咯。”
“大家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如今基地的人口數量太少,基地實行分配伴侶的話,能不能實行一妻多夫製啊?我不介意的,為提高基地的人口基數,我願意出力!”
“哈哈哈,我也不介意!”
“......”
不少網友附和。
大家希望是分配伴侶的是真的。
哪怕是假的,也希望對方能騙騙他們,給他們一點活下去的動力。
這種天天地下搬石頭的活,或是到地麵隨時可能死亡的活,短短幾十天就讓生活失去奔頭,太難堅持了。
“我騙你們乾嘛。”
不多時,那名爆料的內部網友就留言回複。
“分配伴侶七成為真。”
“條件肯定也有,首先,你得有單人的居所,總不能給你分配伴侶後,兩個人一起擠六人間,八人間吧?”
“這樣很容易出事。”
“其次,不能從事高風險的工作......”
“......”
分配伴侶是必然的結果。
可也得考慮d區幸存者的情緒,不能進行隨機分配,也不能放任他們的個人意願。
如果兩情相悅,基地也樂得牽橋搭線。
可若是有人眼高手低,挑三揀四認不清現實,那就將麵臨兩個選擇,一是從事高風險的工作,回報基地先前的投資,二是強製分配給其他幸存者,提高新生兒數量。
不過,具體的細節仍處於商議階段,需要進行初步試點,才能完善方案。
最重要的是,分配伴侶的對象不一定是實驗室人才。
普通幸存者也得在規劃中。
“真的假的?”
“瑪德!”
“有個問題,我力氣大,可以多找幾個媳婦嗎?”
“力氣大有個屁用,我大......”
“......”
普通幸存者討論的熱情持續高漲。
大家隱約猜出,基地或許真可能實行伴侶的分配,讓人提前到網上試探風向,也是給d區幸存者打一個預防針,做好心理準備。
待地網項目第一階段完成,便開始試點。
首批試點的人員,肯定獲得一些優待,更像是見個麵的相親。
一旦基地完善分配伴侶的方案,便不再是相親如此簡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