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秦張了張嘴,終究沒勸。他了解蘇盤,這種狀態下若是強勸,隻會適得其反。相反,讓他自己在對抗中重新找回節奏,才是對他最好的鍛煉。
新的回合開始,蘇盤將球控製在胸前,緩慢推進。他的動作似乎比之前更加小心,每一次突破都像是在用腳尖試探深水中的礁石。他不再輕易選擇突破,而是不斷觀察隊友的位置,尋找最優解。他的眼睛像一台快速計算的處理器,在混亂與速度中捕捉細微的漏洞。
“切進來!”他低聲一喊,小許立刻應聲啟動,從底角快速切向籃下。
球如約而至,小許接球上籃得手。
一次精妙的組織配合。
“再來!”蘇盤一聲低喝,聲音中帶著一種回魂的力量。
接下來的幾個回合,雖然他仍然沒有選擇出手,但他仿佛逐漸適應了這種脫離“得分”的角色。他的視野變得更開闊,傳球更精準,控球節奏開始逐漸恢複那種獨有的自信與沉穩。
可蘇盤心裡卻始終懸著一根弦。
那是屬於投手的本能焦慮。
他不能不投籃。他隻是暫時壓抑住了那種失控後的焦躁,可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重新掌控投籃的感覺。他知道自己不能永遠當組織者,他要重新找回手感,哪怕用最笨拙的方法去拚。
終於,他在一次回合結束後,彎腰扶膝,大口喘著氣,看向身邊的阿秦,“下一輪,我要投。”
阿秦點頭,“行。”
他站起身,將球抓緊,走到三分線外,閉上眼,緩慢吐出一口氣,像是在把體內積壓的焦慮和不安全部排空。他再睜眼時,那目光已經恢複了幾分鋒利。
第一球,他沒著急出手,而是通過一個虛晃動作甩開許蒙,後撤一步,乾拔三分。
“唰。”
球空心入網。
他沒有笑,隻是看了一眼手指的角度,默默記住剛才那個動作的完整流程。
第二球,他選擇了更困難的情況——接球即投。
命中。
第三球,三分線外運球三次,一個急停出手。
砸框而出。
他皺了皺眉,卻沒有停。重新拿球,再來。
第四球——進。
第五球——進。
每一次投籃他都在強迫自己集中全部意識,去聽球離手時那一刹那的“嗖”聲,去感受球指離手那微妙的摩擦與彈力。他仿佛在用精神去喚醒沉睡的肌肉記憶,一點點,一毫米一毫米地修正失控。
直到他投中第七球時,他終於露出一個笑容,不是張揚,不是解脫,而是那種久彆重逢的喜悅。
“找回來了。”他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