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辰眼裡亮了起來,“那太好了!蘇盤,我感覺跟你一起練習會進步得快。”
這時,教練從遠處走過來,皺著眉頭看著他們。對他來說,蘇盤一直是個沉默的存在,突然和一個新麵孔互動,多少帶著些異樣。
“蘇盤,彆忘了今天的重點。”教練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壓迫,“這場比賽很重要,不是練習時間。”
蘇盤輕輕點頭,回頭看了看阿辰。後者眼神中有一絲期待,仿佛找到了某種可以依靠的存在。
比賽繼續。場上的節奏因為阿辰的加入微妙地改變。阿辰的突破衝擊力極強,吸引了大量防守注意,給蘇盤製造了更多傳球的空間。
蘇盤心中暗自計算:隻要阿辰能堅持住,不被對方逼迫失誤,他們就有可能重新掌控節奏。
比賽中的一次快攻,阿辰衝刺到前場底線附近,突然停下腳步,身體前傾,假動作晃開了防守者。蘇盤觀察到這一瞬間的空隙,毫不猶豫地一記空中傳球從三分線遠端劃出優美弧線,直奔阿辰手中。
阿辰穩穩接球,毫不猶豫地上籃得分。
“好球!”蘇盤在場邊輕聲喊出,心中湧起一絲久違的喜悅。
而阿辰看著蘇盤,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這才像真正的比賽!”
兩人之間形成了一種無言的默契,仿佛在彼此的存在中找到了一條出路,一條通向勝利的可能。
但比賽並未因此變得輕鬆。裁判的哨聲依然不公,偏向對方。每一次蘇盤精準的防守,每一次他和阿辰默契的傳球配合,都被無形的手壓製著。
一次突破中,阿辰被對方後衛用力拉拽,身體失去平衡摔倒。裁判吹哨,卻判罰進攻犯規。
阿辰氣得爬起來,狠狠拍了拍球場上的塵土,眼眶微紅。他看向蘇盤,想從他那裡得到支持,卻隻看到蘇盤平靜的表情。
“彆生氣,繼續打。”蘇盤輕聲說,聲音裡沒有安慰,隻有冷靜的力量。
阿辰深吸一口氣,重新上陣。他知道,比賽的公平不在場上,而在內心。若心碎,那連比賽都沒法繼續。
場上節奏不斷變幻,蘇盤依舊用他那極致的觀察力和傳球技巧牽引著全場,他和阿辰之間的配合越來越默契。一次又一次的傳球穿透防線,隊友們開始重新找到信心,奮力追分。
蘇盤在心裡不斷盤算著:如何才能讓阿辰發揮到極致,如何才能繞過對方層層包圍的防守。他想到每個隊友的特點,想象著他們在場上的每一次跑動軌跡,像拚圖一樣,將整個進攻畫麵逐漸拚接完整。
他終於明白,阿辰不僅僅是一個隊友,更是他打破桎梏、挑戰不公的另一隻手。
比賽還在繼續,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蘇盤的心跳節奏與籃球的彈跳聲完美同步。雖然外界的噪音紛擾,他依然能感受到那一份純粹的專注,那是屬於他和籃球,屬於他和阿辰之間的默契。
他低頭看著手中的籃球,指尖觸感冰涼,紋理清晰。那顆籃球,曾是他無數個日夜拚搏的夥伴,是他傳遞夢想的媒介。他思考著,自己的每一次上籃動作是否足夠精準,是否能夠在關鍵時刻給隊友製造機會,甚至改變比賽的節奏。
“動作要流暢,不能急躁。”他在心裡默念,仿佛教練的聲音再次在耳畔響起。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每個細節都被反複雕琢,直到成為身體的本能反應。上籃不僅僅是得分的方式,更是一種藝術,一種用身體語言講述自我故事的方式。
這時,阿辰快步跑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滿是期待和信任:“蘇盤,彆總顧著傳球,你自己上籃的動作,怎麼看起來有點不自然?是不是哪裡不對勁?”
蘇盤微微一愣,隨即露出一絲苦笑:“是啊,我最近總感覺上籃動作生疏,好像有點僵硬,不夠順暢。”
阿辰認真看了看他:“有時候,動作太機械反而容易犯錯。放鬆點,像是跟球融為一體,而不是控製它。”
蘇盤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思索。他知道阿辰說得沒錯,但那僵硬背後,是他內心的戒備和壓力。他不想讓自己在場上失誤,不想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每一次動作的背後,都是對完美的苛求,但同時也是自我設限。
“也許是因為太想控製結果了。”蘇盤輕聲說,“怕一不小心失誤,就會讓整個隊伍失去節奏。”
阿辰笑了,拍了拍他的背:“籃球本來就是場變幻莫測的戰鬥,怕什麼呢?你傳球都那麼準,上籃應該更有自信。”
蘇盤的心跳不自覺加快了幾分,那份來自同伴的肯定,像一股暖流滲入體內。他閉上眼,深呼吸,努力放鬆肩膀和手腕,試圖擺脫那些無形的束縛。
他再次接球,快速啟動,從右側底線向籃筐突進。空氣像刀刃般切割過他的臉龐,汗水順著眉眼滑落。他感覺到自己的手腕柔韌起來,動作連貫流暢,像是重新找回了失落的節奏。身體隨著彈跳輕盈起伏,籃球緊貼指尖,順勢躍起。
在半空中,他微微調整角度,手腕輕輕一彈,球劃出一道完美弧線,準確落入籃筐。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場邊傳來隊友們低聲的驚歎,還有阿辰興奮的呼喊:“這才是你!”
蘇盤落地,呼吸平穩,眼神中帶著一絲釋然和滿足。他知道,自己還未到巔峰,但正在一步步向前。那種對動作的關注,不僅僅是技術的打磨,更是對籃球這項運動深深的尊重與熱愛。
“上籃要順暢,但更重要的是自信。”阿辰跑過來,眼神炯炯有神,“你已經有了,隻是還沒完全釋放出來。”
蘇盤點頭,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說的激動:“謝謝你,阿辰。能和你一起打球,感覺像是找到了久違的共鳴。”
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在無聲中形成。此刻的蘇盤,心中的冰霜似乎開始消融,他開始學會放下那些無謂的擔憂,把每一個動作都當成舞台上的一段旋律,流暢而自信地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