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愣了一下,沒有再說什麼。他知道蘇盤是認真的。那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不安全感,也是讓他不斷突破的根源。
那一夜,蘇盤從觀摩區回去,天已擦亮。他躺在床上閉上眼,腦子裡卻還是那名控衛的假動作,那名鋒線的回拉步,還有那一記精準到極致的無球掩護。他幾乎能感受到,如果再練上十遍、百遍、千遍,自己也能將那些技巧化為本能。
“我離他們還差一點……但我已經看見方向了。”
他重新打開筆記本,把新學的無球跑動方式分類記下,還特意標注了自己明天要試著練習的重點內容。
清晨六點,他第一個出現在訓練館。
還沒有開燈的場館裡,一道瘦削卻堅挺的身影站在三分線外,一次次嘗試著模擬跑動接球的動作。
球在他手中跳躍,擊地聲與腳步聲交織,仿佛一曲尚未完結的練習曲。
這不是誰逼迫他的選擇,而是他自己一點一點選擇走的路。
蘇盤知道,看錄像不是為了仰望彆人,而是為了知道——該怎樣爬上那座山。真正的比賽永遠是思維和技巧的比拚,不是純靠蠻力能走到終點。
而現在,他終於看清了,自己要成為怎樣的球員:
——不是單靠爆發力的得分手。
——不是隻擅長一條進攻路線的機器。
他今天的目標很明確。
再學一個新的上籃技巧。
不是普通的單手拋投,不是慣常的順步上籃,而是一種他最近才在比賽錄像裡注意到的——反手拉杆。
那是一種在高速對抗中極具實戰意義的上籃技巧,尤其適用於麵對高個防守者時,借助身體與籃板之間的角度,繞過防守,在空中完成動作。看似華麗,實則對核心力量、起跳節奏、空中停滯能力和手感的要求極高。
他在錄像裡看到過三次類似的得分,三次都讓他從沙發上猛然坐直身子。
那是一種挑戰常規的進攻選擇,是在空中一瞬間作出判斷後,完成的動作組合。
蘇盤站在三秒區邊緣,望著前方那一塊透明的籃板,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著那位後衛在空中拉杆的動作,腿部發力、肩膀轉動、手腕翻轉,每一個細節都嵌入他的腦海深處。
“要先跨一步,把防守人騙到左側,再在空中順勢拉回來……”他輕聲呢喃,仿佛在自言自語。
他抬頭,深吸一口氣,持球起步——
第一步騙位,第二步加速,騰空,扭身,手臂向籃板另一側伸展,球卻在半空中失了重心,磕在籃筐下沿,彈飛出去。
“砰——”
皮球撞在地板上,發出清脆的一聲。
“還是慢了。”蘇盤喃喃地說,望著滾回來的球,眼神卻沒一絲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