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萬大山的人,我已經作出安排,但那隻是臨時安排,知道了他們的目的,還需要與百官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能不打,我是真的不想打。
當務之急我其實是想先統一五國,再對十萬大山動手。
在緊急與朝裡官員商議後,有人提議
派人到十萬大山尋找鐵礦,讓他們自己開采,自己製造武器。
以他們在山上多年的簡陋煉鐵技術,品質肯定比伊國的差很多。
而且,還不需要動用伊國的百姓挖礦。
這個方法雖然好,但,並不怎麼樣。
十萬大山的人是傻子嗎?以為有一座山直接挖就可以了嗎?
從勘探到開采,最快也要半年,多的要數年,這明擺著就是一個緩兵之計。
再說,就算是劣質的武器也不行,開始他們打造的肯定是劣勢的武器,但他們可以從南封六州重金找一些工匠。
我可是記得,南封國皇子還在十萬大山裡,他能做的事不多也不少,他帶著的官員有能力讓他們打造的武器變得鋒利。
也有官員提議和親,讓辛彩公主——前太子之女。
我之前離開京城的時候辛彩公主才九歲,現在已經十六了,確實很適合,但我拒絕了。
最終,隻能象征性的派出使臣,給予警告與協商。
……
十萬大山的人聚集起來主動下山,也是一件好事,這要比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剿滅好。
新的“嫋”並不想發動這樣的戰爭,要不然也不會窩在十萬大山幾百年。
就算他有這個野心,在山裡住慣了的人也不會同意。
處於高位後才知道,是擁有了無上的權力,卻不是絕對的權利。
他們的人心本來就不齊,一路勝利還好說,如果遭遇大敗或者久攻不下,聚集起來的幾十萬人就散了。
……
九月二十二日,十萬大山拒絕了朝廷的求和,並且快速的攻下兩個郡然後與傑的大軍對峙。
他們的士卒,都不能算士卒,上到五六十歲,下到十一二歲,甚至在戰場上還能看到一些婦女。
同時,傑也派人去遊說其他寨子的人,傑也是十萬大山的人,稍有不慎真的會不小心殺自己寨子的人,甚至是父母。
……
九月二十五日,伊國在萬州遇到麻煩的事被很多人知曉,就包括赤昭國使團。
得知伊國沒有時間對赤昭國動手,他們也不再糾結於怎麼救出火玄淩。
今天就準備離開,我沒有親自送他們,不僅是因為他們不夠格,還有萬州諸事未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我收買了赤昭國使團兩人,分彆是禮部侍郎和吏部主事,他們兩人會在回到赤昭國後步步高升,為我所用。
……
十一月初,十萬大山久攻不下傑的駐守的城池,大軍未能前進一步。
十萬大山的人熟悉圍剿他們的士卒進攻方法,因此傑這兩年很難剿滅山寨。
同樣的,萬州邊境的士卒也很了解十萬大山之人的攻城,兩邊是“防守”的一方天生就有優勢,
如果是其他軍隊,早就因為死亡人數過多而放棄攻城,但他們就像下定決心一樣,進攻更加瘋狂。
十萬大山的士卒是很瘋狂,但高層卻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
高層內部已經開始發生爭執,並且愈演愈烈。
攻城死了那麼多人,兩年後還怎麼抵擋呲呀國的北上?
雖然他們還沒有徹底分裂或退軍,但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