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比較難搞的一般有兩種人,外戚與世家。
與這兩者相比,奸臣、貪官都顯得和藹可親。
如果說符家是靠北陵先先皇寵幸太皇太後起家,那符山嶽就是把符家做大,並且發展成北陵第一家族。
北陵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就是得到了符家,尤其是赤甲軍的支持。
正是因為得到符家的支持,北陵皇帝才深知符家、符山嶽的影響力。
哪怕之前北陵國被蘇毅打下兩州,也沒打算用符山嶽。
我不知道,北陵國是什麼時候換的將,這已經不重要了,沈易東還留下三萬的大軍。
隻要不是被全滅,伊國的優勢還在。
……
十一月中旬,伊國的大軍基本會合。
沈易東收攏了三軍三萬殘軍、穀將軍七萬大軍以及蕭破武的三萬大軍,總計十三萬之眾。
對於他們內部的矛盾,我是狠狠的斥責了他們,降了幾個智商不在線的將領職位。
然而,與最初向北陵國發起進攻時的二十六萬大軍相比,如今的兵力幾乎削減了一半。
這消失的十一萬人並非全部陣亡,其中一部分被派遣到常舉、南相、福、壽等地駐守,以確保這些地區的安全。
在攻打南封和唐兩國時,由於這兩國的軍隊紛紛投降,使得伊國的軍隊規模反而不斷擴大。
但麵對北陵國時,情況卻異常艱難。北陵國的士兵們忠誠勇敢,許多人寧死不屈。
即使有一些人選擇投降,後來也被證實他們心懷不軌,彆有用心。
這種大局麵前隻能暫時不用北陵國的百姓和降卒,等北陵滅了,他們也就沒有了主心骨。
伊軍已經試圖留下北陵的五萬大軍,不說全滅,隻要再勝一次,擊殺兩萬人,那北陵就不會再有可以抵禦伊國的軍隊。
之前非常主動的北陵軍又龜縮起來,等待北陵國的援軍。
……
北陵大軍與沈易東伊部一戰,現在處於常旭州隻有五萬多人,北陵川穎、北相、常旭、常明四周也就隻有七萬士卒。
為此,北陵方麵可謂是下了血本,他們特意緊急在四州招募士卒,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儘快補充兵力。
而此時此刻,北陵一大批新兵正在馬不停蹄地趕往常旭州。據柳寇的探查,這批新兵的人數大約在三萬左右。
然而,對於這一情況,我卻並沒有感到絲毫的擔憂。
在我看來,這些新卒實際上與三萬頭豬並沒有太大的區彆。畢竟,他們都隻是剛剛入伍的新兵蛋子,毫無戰鬥經驗可言。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顏五卻主動站了出來,請求出戰!
要知道,顏五所率領的無阻鐵騎可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精心訓練,才最終得以成軍的。
從買馬、鑄造甲胄,再到訓練,這一過程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而且,為了打造這支鐵騎,投入的銀子更是超過了三百五十萬兩!
所以,當我得知顏五想要在這個時候出戰時,我毫不猶豫地反手就給他寫了一封信,將他狠狠地痛罵了一頓。
特麼的,現在是什麼時候?寒冬臘月的,拉著那些戰馬去受凍?這麼說也要等天氣回暖。
而且,這可是戰馬,按照一人三匹馬,那就是三萬匹戰馬。一匹馬一天的糧草就是士卒三天的糧草,相當於平白無故多十幾萬張嘴,後勤實在應付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