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南邊打了差不多兩年的呲呀國終於退兵,他們的皇帝也不是愚蠢之人,持久的打下去呲呀國絕對會垮。
可惜了,但……也不錯。
可惜,是因為沒有殺掉更多的呲呀國士卒,而伊國和十萬大山又不能進入沙漠。
不錯,是因為可以減少一處戰場,終於能讓萬、慕、氓三州百姓休養生息。
至於“百索區”,從十萬大山給我的時候,那塊地域已經是伊國的土地。
這麼些時間,傑要是連那個區域都控製不住,他就可以告老還鄉了。
十萬大山拿不回去,也不會想著拿回。
呲呀國北上是必然的,現在強行拿回“百索區”隻會導致伊國與十萬大山決裂……會不會這就是呲呀國退兵的目的?
等伊國和十萬大山關係不再那麼密切,或者收買、交好其中一方後,他們才會再次發動戰爭。
十萬大山之前先是和傑在萬、茲兩州交戰,至於希蓧國,那不是有手就能滅的國家嗎?
再加上這兩年防衛十萬大山與呲呀國三分之二的邊疆,抵擋呲呀國一半以上的兵力。哪怕是他們最擅長的山地戰,也付出了很大的傷亡。
這還是有伊國幫助的情況下,否則他們會戰敗。
人口的減少,使得他們哪怕有地,也沒有太多的人手守住。
呲呀國開始在沙漠與大山中間地帶的荒蕪建造城池,其作用不是用來作為呲呀國的前線城池,而是準備用來給三地百姓交易的區域。
……
我用腳趾頭得知道呲呀國在想什麼?
穩固呲呀國皇帝的權力,增加呲呀百姓入侵北邊的欲望。
這兩年的經曆,估計讓呲呀國官員、百姓、士卒都抵觸北上。
這時候,呲呀國皇帝就得拿出足夠誘人的好處,不能再是空口無憑有金山銀河,而是要有實質性的東西。
而所謂的交易,就能讓呲呀國的人知道十萬大山和伊國有什麼好東西,以此刺激呲呀國民眾北上的決心。
正好,我也是這麼想的,讓他們趕緊聚集士卒,借此滅掉呲呀國的絕大部分青壯。
先停止南邊的戰爭也好,給他們一些時間準備,一些時間恢複曾經的雄心壯誌。
……
同時,我感覺到了不對。
英利國通商這是伊琳特安定國家的手段,是讓兩國人相互熟悉,也是讓我知道兩地的特殊不要妄圖對英利國發起戰爭。
我感覺,通商隻是次要目的,讓我明白兩地不同才是主要。
才過了三個多月,呲呀國就說他們也想要通商?要說沒有關聯我是絕對不會相信。
我的猜測是,伊國內有人投靠,或者利用了呲呀國,把伊國內的一些事告訴了呲呀國的皇帝。
這個人可能是官員、小吏、百姓、江湖人或者十萬大山的人,我沒辦法快速找出來。
因為與英利國通商我就沒打算遮遮掩掩,隻要有心都能知道大致情況。
這個人極有可能是其餘四國效忠原皇室的人,或者對伊國的統治不滿,或者與我有仇。
但……這樣的人,好像太多了。
我讓鄭清遠和傑把這個人找出來,應該不是太難找,隻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
走過,做過,那就一定會留下痕跡。
隻要找到出入百索區與呲呀國控製地區的人,或者慕、氓兩州有與呲呀國士卒有來往的人。
……
事,都是有兩麵。
伊國有人投靠或利用呲呀國,甘願為他們提供消息以及解決之法。
呲呀國也有貪生怕死,為了權力、錢財、推翻呲呀國皇帝統治的人。
傑、梅無涯、符山嶽、朝邵歐都收買了一些人,其中有三個人值得注意。
斯爾塔夫,呲呀國前“摩訶”的兒子,摩訶類似於伊國的大將軍,統領全國軍隊,有調度、派遣的權力。
他“效命”於伊國就是因為這個“前”字有關。權力的鬥爭,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