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考舉的第二輪了。
主父偃拿著從朋友那裡好不容易借來的一卷,一個字一個字的反反複複的誦讀和研究著。
天氣實在是太熱了,看了一會書之後,主父偃就不得不走到屋子中間,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清水淋在自己身上,借此消暑。
“錢不多了啊”主父偃掏出兜裡剩下的幾十個銅錢,也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在薊城啟程的時候,他身上還有著三千多錢的積蓄。
然而,在長安這短短十幾天,就將那三千多錢,花的差不多了
好在,這些錢花的值
即使考不上考舉,隻要能考過第二輪,有了這個資曆,以後的路就寬敞許多了。
這幾天,主父偃就聽說了,有好幾個來自河東郡的士子,已經得到了他們家中的家書,這些士子的家族長輩,在信裡麵都是要求他們一定要考過考舉的第二輪,河東郡守已經放話了,所有河東籍的士子,隻要能考過第二輪,倘若最後沒被錄用,回到河東後,直接可以被舉薦
這就是一個信號了
雖然目前為止,隻有河東郡計劃如此做。
但隻要智商正常一點的,都能想到,很快,全國的郡縣甚至諸侯國都要跟風了
原因,主父偃也能猜到。
當年先帝在位時期,為了給朝廷補充更多新鮮血液,曾經下詔給地方郡縣強製規定了舉薦人數,達不到標準的郡縣主官,就會影響其政績的考核每年的十月,地方郡縣都要上計中央,將過去的一年轄區內的人口、戶數、田畝、盜賊、刑罰以及賦稅收入上報朝廷,稱為上計,上功稱最,下功是殿,評為最加官進爵,拿了個殿的,不止要被責罰,甚至還可能丟掉烏紗帽。
事關烏紗帽,誰敢鬆懈
特彆是漢家曆代天子對於考核官員之事極為重視,常常都是天子親自主持,丞相輔佐,九卿百官共同審議。
但是,舉薦人才這種事情,不是地方官隨隨便便找個阿貓阿狗就能湊數的。
當此之時,舉薦者必須首先在地方上擁有極大的名聲,起碼要全郡上下都有威望,其次,本身還得是個知識分子
這樣的人,一郡之中,能出幾個
符合條件的,早被舉薦了,不符合條件的,都在拚命刷聲望。
如此一來,不知道多少郡縣的郡守,本來按照政績,妥妥的能混個最,但就因為舉薦上丟了分,於是落到了次一等上麵,跟加官進爵說再見了,更有一些倒黴蛋,本來政績應該是合格的,但因為舉薦上麵不給力,結果給貶到了殿上,然後被各級上司叫去罵個狗血淋頭,運氣不好的,直接丟了烏紗帽,趕回老家種田去了。
現在已經是五月末,臨近六月了,距離新年也就四個月時間。
顯而易見,又到了各地郡縣準備上計的時候。
但,同樣很顯然的是,許多郡縣注定要完不成規定的舉薦任務了。
這個時候,考舉就像一跟救命稻草出現在了各地地方官的視線中。
更妙的是,對於地方來說,緊跟中央政策變化,無論怎樣,都不算錯
主父偃知道,河東郡隻是因為離長安近,所以第一個做出反應,等考舉的事情繼續擴散下去,接下來的兩個月,隻要腦子不是太呆板的地方官就都會跟進。
故而,想清楚了這一點之後,幾乎所有在長安的士子都沸騰了起來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天知道還有沒有下一次考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