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周六。
今天季宇寧準備一天都在家寫東西。
昨天他送朱琳回去的路上,朱琳說今天她中午要回家。所以今天他也不用去協和醫科院的南門站班了。
昨天兩個人已經商量好了明天周日他上門的時間。
朱琳說他媽媽已經準備了好多好吃的。就為招待他這個初次上門的未來女婿。
這讓季宇寧緊張中還帶著更多的期待。
上午,家裡的電話少有的響了兩次,居然都是找他的。
先是一個從上滬打來的長途電話。
電話裡傳來的是一個略帶蒼老的女同誌的聲音。
雖然帶有明顯的滬上口音。但說話卻非常的乾脆利落,帶有一股女人少有的剛強勁兒。
對方先介紹自己是上滬文藝雜誌社的副主編,姓茹,草字頭加如果的如的那個茹。
茹主編在電話中介紹,原來的上滬文學雜誌即將在10月份複刊,並在10月份出第1期複刊號。
複刊後的上滬文學也將改名為上滬文藝。
她正在為複刊號組稿。
她說她在8月份的詩刊上看到季宇寧寫的七首詩,他認為水準非常高,她非常驚訝季宇寧寫詩的天份。
所以非常希望季宇寧能為即將複刊的上滬文藝投稿。
這實際上就是茹主編電話中向他約稿。
這讓季宇寧拿著話筒的手都有些抖動,他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會被雜誌社主動約稿。
前一段他去人民文學雜誌社上門投稿的時候,劉建青副主編也希望他以後多投稿。當時季宇寧其實也並沒有把它看成是雜誌社的主動約稿,他覺得那更多的還是人家見到他之後的當麵客氣罷了。
約稿是隻有知名的作家才能夠享有的待遇。如果你答應了人家雜誌社的約稿,那到時候是要向人家交稿的。
他記得前世作家餘華在寫了很多年的短篇小說後,有一天他收到了幾家雜誌的約稿信,他就把雜誌社的約稿信平鋪在他父親麵前的桌子上,他爸問他什麼意思。餘華說這意味著你兒子真正出名了,是有名的作家了。
季宇寧在電話中趕緊允諾將會向上滬文藝投稿,不過他說自己也同時在寫小說,已經有兩篇小說被人民文學終審過稿,所以他也希望向上滬文藝投稿小說。
這當然讓電話對麵的茹主編更加高興了。
季宇寧在通話中,也用滬上方言和對方溝通。他說他曾在蘇省插過隊,所以會說那一帶一些地方的方言。
放下電話,季宇寧的心裡仍然還有些激動。
他知道這位茹主編是誰了,這就是寫百合花的那位女作家。這可是一位很有名的女作家。
來自前世的他自然也知道上滬文藝在文學界的地位。
上滬文藝的前身就是上滬文學,這家雜誌創刊於1953年。1953年1月至1959年9月,刊名為文藝月報。1959年10月至1963年12月,改稱上滬文學。1964年1月至1966年5月,與收獲雜誌合並,刊名為收獲。後來上滬文藝一直有著‘小收獲’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