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淡淡的,一身儒雅,這是寫荷花澱的孫先生。
一口晉省口音的,這是馬先生,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的編劇。
這幾位也都很是勉勵了季宇寧幾句。他們也看出了張主編對於他的看重。
剛剛在上樓的路上,許大姐跟季宇寧說,今天來的好多外地的作家、評論家或者詩人,都是下榻在這家飯店的。
而且人民文學雜誌社的編輯部,對於每一位到京的參會者,都是派人去火車站接站。
前世參加這次座談會的,老一輩的,有李季,沙汀,孫犁,周立波等人,中生代裡有王願堅,茹誌鵑等人,年輕的有蔣子龍,葉文玲,鄒誌安等人。
在會議期間,那位沈老爺子,還有總政文化部的劉部長,他是著名作家,以及文化部的賀部長,這也是著名詩人,都到場和與會者見麵,並進行溝通座談。
今天是會議的第1天,明天才是正式開幕。
會議室裡又熱鬨了一會兒。
這時,人基本上也到齊了,季宇寧目測,大約有40多人。
會議開始了。
首先,是張主編這個主持人,致開場白。
他先用二十個字定下此次會議的基調。
這20個字就是:生動活潑,交流經驗,交換意見,不做結論,擇善而從。
從這個基調看,這次會議也是比較謹慎的。並不要求最終要討論出一個結論。
季宇寧知道,前世這次座談會的消息和會議紀要之類的並不上報,也不發消息,也沒有記者來采訪,凡有記者來,一律擋駕。
最後隻是在人民文學雜誌上發了一個獨家報道。
張主編說完開場白,下麵就是大家的座談了。
季宇寧這時候才明白,為什麼這次叫短篇小說座談會,而不叫研討會。因為這次會議大家的發言非常的自由,或者叫隨意,嗯,在討論中,大家是可以隨意的插話。
張主編就經常會插一句話兩句話,話雖不多,但卻非常的精辟。
季宇寧和許大姐坐在一起,旁邊還有從滬上來的上滬文藝雜誌的茹主編。
茹主編曾經打電話向他約稿。他們後來也通過信。
所以,茹主編是主動過來跟他打招呼的,而且看樣子,她和許大姐關係非常密切。
剛剛季宇寧僅僅是和在場的老一輩人打過招呼,沒有來得及和其他人結識,會議就開始了。
不過在大家發言過程中,許大姐和茹主編都會小聲的告訴他發言者的名字和身份。
一開始,會議主要討論的是文學創作的一些理論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