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季宇寧這篇小說《蹉跎歲月》也是想像前世那樣,仍然登在滬上的《收獲》雜誌上。
前世,《蹉跎歲月》是登在了《收獲》80年第5期和第6期上。
不過在上次友誼賓館開的中長篇小說座談會上,他聽說《收獲》今年下半年要登載一篇同樣寫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說,叫《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這篇小說的整體篇幅,跟他寫的這篇《蹉跎歲月》差不多,可能要占《收獲》雜誌下半年兩期的版麵。
所以他估計恐怕《收獲》收到他這篇小說不太好在今年繼續安排刊登,很有可能會放在明年刊登。
所以與其放在《收獲》,等著明年刊登,還不如現在就把稿子給新創刊的《當代》呢。
一般雜誌的創刊號更容易讓人關注。
而且,《當代》就是人文社辦的,在《當代》刊登完了以後,還可以很方便的在人文社繼續出單行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放下電話,季宇寧從他的書桌的抽屜裡拿出小說《蹉跎歲月》的稿子。
他在這篇小說的題目和作者後麵,又加了一頁,這算是小說的引言頁,或者說叫題記,這是用來概括書籍的主旨或情感基調的一段話或者一句話。
他用了一段話,實際上是一首詩。
這首詩,就是後世他穿越的時候,仍然非常出名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溫柔的部分》。
我有過寂寞的鄉村生活,
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溫柔的部分。
每當厭倦的情緒來臨,
就會有一陣風為我解脫。
至少我不那麼無知,
我知道糧食的由來。
你看我怎樣把清貧的日子過到底,
並能從中體會到快樂。
而早出晚歸的習慣,
撿起來還會像鋤頭那樣順手。
隻是我再也不能收獲些什麼,
不能重複其中每一個細小的動作。
這裡永遠懷有某種真實的悲哀,
就像農民痛哭自己的莊稼。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號稱第3代詩人代表的韓東,在80年代中期寫的。
所謂第3代詩人,是在朦朧派詩人之後的一代詩人。也叫新生代詩人。
這首詩算是這一代詩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堪稱經典之作。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感情真摯,帶著一絲傷感,而且非常流暢,朗朗上口,一氣嗬成。
季宇寧覺得把這首詩放在小說《蹉跎歲月》的卷首,用作引言或者題記,簡直太合適了。這正是他在蘇北插隊多年之後的感受。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