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張借調函估計能讓朱琳一直借調到年底甚至明年初。這個時候國內關於單位女同誌的產假的規定,好像還是50年代初的相關規定,也就是休56天的產假。
但同時好像還有一個規定,就是女同誌懷孕第7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休產假了。
季宇寧穿越的時候,那個時候法律是非常健全了,女職工的產假是98天,包含產前15天,也就是女職工休產假是從產前15天開始的。
季宇寧現在的打算,是想讓朱琳把她的借調期和產假連在一起,一直在家歇到她生下寶寶為止。
反正朱琳在衛生研究所也是打雜,去不去單位也無所謂。
這個年代很多單位都有那種常年在外借調的,根本就不上班的,這個時候人的工資特彆低,還有就是單位對於工作效率也並不強調,或者根本沒有效率這個概念。
無論是企業,還是機關,人浮於事的現象特彆嚴重。
多一個人,或者少一個人,絲毫不影響單位的運轉。
正好朱琳不是想當科學家嗎,那就在家裡沒事學習學習,學習當科學家吧。
9月12日,周三。
電影《廬山戀》的演員配音全部做完,並從當天開始,進入電影的配樂環節。
當天下午,季宇寧在北影廠的錄音棚錄製了電影的主題曲,就是他作曲的笛子獨奏曲,《故鄉的原風景》。
這支曲子在幾個月前完成創作之後,就刊登在了全國音協辦的音樂雜誌《人民音樂》上。
並且在專業的音樂圈裡,已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今天季宇寧在北影廠錄音棚錄製完成的這個曲子,也會很快在華夏廣播電台的兩個節目中播出,一個是文藝部的節目,還有一個就是台播部的節目中。
之後,季宇寧又錄製了電影《廬山戀》的主題歌《多情的土地》。這部電影的另一首很短的主題歌《飛向遠方的故鄉》的演唱者,仍然是前世的那位女歌手。
9月15日,周六,季宇寧上午乘飛機從京城飛往滬上。
下午,在上影廠,他看到了即將成片的電影《巴山夜雨》。
這是劇組內部最後一次看片。
8月下旬,他去歐洲之前,巴山夜雨已經做完了錄音,聲道,配音等工序。
混錄的時候,他也提出了若乾意見。
他現在看到的就是合成後的效果,已經配上了片頭片尾的字幕。
電影開頭的字幕上的字,是此前季宇寧寫的。
在沒有電腦,沒有ps的時代,電影的字幕全都是用手寫的。
季宇寧也嘗試了一把,也就是在一張紙上打上格子,然後壓上玻璃板,他是拿毛筆,在玻璃板上,以唐代月儀帖注釋小字的唐人筆意,把演職員表寫了一遍,那倒是很快寫完了。
之後,這個玻璃板上的字,由攝影師用攝影機拍下來,拍成膠片。這就是字幕了。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