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先生每年在選片的時候,是要去世界各地到處跑的。
他這次是來亞洲地區選片,經過香江。
因為季宇寧剛剛在年初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最高獎金熊獎。所以已經在歐洲有了相當的知名度。
當雅各布知道季宇寧準備今年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時候,就特地來看片。
季宇寧的電影《燃燒》成片已經做出來了,而且他還做了一部三分鐘的短片《黑洞》。
他不僅有一部故事長片要參加這一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他還有一部短片,也要參加主競賽單元。
這部短片《黑洞》,就是前世在2008年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的那個作品。
片中的人物是由發仔扮演的。這是一個主人公被其貪婪的欲望吞噬的故事。
季宇寧看到發仔在電影《燃燒》中扮演的那個豪門公子演的相當出彩,他把那個家夥的那種似笑非笑、皮裡陽秋的神色,演的入骨三分。
所以作為獎勵,讓發仔又演了一個短片。
“哦,季,這部電影《燃燒》是我今年看過的最好的一部,不,是我這兩年看過的最好的一部。
那部短片,也讓我眼前一亮。
季,你真是一個天才,你真是一個不一般的天才。”
雅各布先生看完了季宇寧的兩部參賽作品,情不自禁的大加讚賞。
“哦,謝謝你,雅各布先生,這部電影《燃燒》,它的原著小說作者就是我。之後的編劇、導演、監製、主演、配樂、主題歌作詞作曲加演唱,啊,包括字幕,也都是我。
所以您說的沒錯,我確實是不一般的天才。”
季宇寧和雅各布的對話,是用的法語。
一旁的施南生聽了,也是掩口直笑。
“季,我沒想到華語電影還能拍得這麼好。
此前參加戛納電影節的華語電影,隻在60年代出現過三次,還有70年代出現過一次。這都是香江出品的。
這些年我們跟華夏的電影界就沒有什麼聯係了。
不過今年華夏內地參加了柏林電影節,我們也希望他們明年能參加戛納電影節。”
華語電影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曆史,就是60年代李大導有三次入圍主競賽單元,70年代那位胡小導也入圍了一次,這兩人都是邵氏電影的。
明年,內地的一部電影,就是《阿q正傳》,會首次入圍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現在看來,季宇寧已經改變了這個曆史。
“吉爾,我拍電影是在內地跟幾個著名的大導演當學徒學的。
這兩三年,我自己在內地執掌導筒拍了三部電影。
另外還有十幾部電影是我的編劇。
所以吉爾,我覺得內地好多導演都可以拍出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拿最高獎的影片。”
前世這位任性的法國人對內地的電影還是有些偏見的,他並不像柏林電影節的那位來自瑞士的藝術總監那樣,對華語電影有著那麼高的熱情和尊重。
搞定了電影《燃燒》在戛納電影節的參賽,季宇寧就立即回北美去了。
3月中旬,《麒麟日報》的日平均銷量已經穩定在7萬份以上,好的時候能達到9萬多份。已經可以擠進香江的中文報紙發行量前5名了。
香江,九龍,土瓜灣,貴州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