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內地引入這部電視劇支付的版權費用是每一集500美元,20集電視劇一共是1萬美元。
這1萬美元在當時的內地,也算是一筆巨款了。最後是由願意播出這部電視劇的內地所有電視台大家一起平攤。
這部電視劇唯一和前世不一樣的,是它的主題歌,《萬裡長城永不倒》的作者,作詞作曲以及演唱者,都變成了季宇寧這個老板。
季宇寧很重視這部電視劇《大俠霍元甲》,所以它的開播時間和前世是一樣的。他是把這部電視劇作為麒麟電視台在內地所有人麵前亮相的一個最好的契機。
當天下午,季宇寧還收到了一本從內地帶來的《收獲》雜誌。
這是9月25日發行的《收獲》雜誌1981年第5期雜誌。
這本雜誌的頭條文章又是季宇寧的。
頭條文章是中篇小說《美食家》。
在這期雜誌上,季宇寧還發表了自己關於這篇小說的創作談。
在創作談中,他提到這篇小說的創意,是來自於去年陸老哥發表的那篇短篇小說《小販世家》。
他說他非常喜歡陸老哥的這篇小說,所以他按照這個思路,寫了蘇城最值得寫的美食文化。
這篇中篇小說《美食家》是前世80年代華夏文學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
這篇小說是創作於82年的下半年,發表於1983年《收獲》的第1期上。
這一世又被季宇寧這個抄書者提前截胡了。他在感言中還寫到他和蘇城的淵源。
從小,他父母就會說非常地道的蘇城方言,因此他的蘇城話也能說得足以亂真。甚至他還能區分蘇城不同地域的口音。
在60年代的那場免費火車旅行中,他也在蘇城附近的各個小鎮都曾經流連過,而且他曾在清明、中秋等美食季吃過當地的幾乎所有美食和小吃,甚至現在已經消失的小吃他都嘗試過。
當然這裡麵也有他前世的功勞。
他熟悉蘇城的古城街巷,熟悉蘇城的小鎮和水鄉的市井文化,熟悉蘇城的美食文化,熟悉蘇城的人文曆史。
所以,由他這個不是蘇城人的蘇城人,寫出這篇代表蘇城飲食文化的小說《美食家》,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
自從去年那位王老哥和艾老爺子兩口子在北美加州舊金山斯坦福大學,受到了他的“四四打底,十六個菜”的招待後,季宇寧同誌在內地的文藝圈裡,已經得到了“美食家”的名號。
這讓季宇寧這位季大廚,心裡有了一種十分滿足的感覺。
9月底,季宇寧又回到了斯坦福大學。
今年的秋季學期的考試又要開始了。
他是回來考試拿學分的。
另外,更主要的是,他選修的半導體學科,經過半年多的學習,他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化合物氣相外延生長法中的金屬有機化合物氣相外延生長ovpe)法。
ovpe裝置。並考慮年底之前在香江建立相應的實驗室,並對相應裝置進行改裝。
他將按照後世那位中村先生在90年代初做出來的雙氣流式裝置進行改裝。
那個裝置的圖紙,他曾經在關於藍光ed的發明的書中看到過,說實話,圖紙上顯示出來的很簡單。
這種改裝工作,必須是他本人,在他自己的實驗室裡進行才可以,這屬於高度保密的。
這個實驗室,將設在麒麟照明公司下麵,今年年底前,他也將“點亮”麒麟企業中的麒麟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