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的代表,是以內地京城的協和醫學院、協和醫院,北美加州加大洛杉磯分校醫學院,以及香江大學醫學院為主。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於幽門螺旋杆菌的發現,以及幽門螺旋杆菌對相關胃炎胃潰瘍的致病機理的研究。
朱琳和季宇寧作為幽門螺旋杆菌的發現者,在會議上做了主題發言。
兩個人的發言都是英文發言。
他們的發言內容也獲得了不少與會代表的關注和讚同。
這讓季宇寧感覺到,科學有的時候也是講人情的。
他們的兩篇論文基本上就是這些來參會的機構的學報刊發的,除此以外,大部分醫學研究機構和刊物都拒絕了他們的論文。
當然,在此次會議之後,他們關於發現幽門螺旋杆菌的論文,倒是很容易的在國際性細菌類醫學刊物上發表了,這畢竟是一個醫學上的發現。
在會議中,內地的不少醫生提到,目前最好的抑製胃酸的藥就是甲氰咪胍西咪替丁,組胺h2受體拮抗劑),但是抑製胃酸效果有限,對於很多患者效果不好。
這讓季宇寧想起了質子泵抑製劑,他知道第1代的質子泵抑製劑,也就是那個奧美拉唑化合物已經合成了,而且也已經注冊專利了。
隻是這款藥品還正在臨床試驗階段,通過新藥上市還是很久遠的事情。
奧美拉唑的專利是握在瑞典的一家醫藥公司手裡麵。季宇寧也沒辦法,他記得未來在80年代中期,這個藥在臨床實驗中是出現過問題的,醫藥公司當時是考慮準備放棄,而且是已經終止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臨床試驗,也許那個時候,他有機會把這個藥的專利買下來。
這可是前世最掙錢的一款處方藥。
在會議上,季宇寧還宣讀了他和朱琳的第3篇論文,就是關於使用四聯療法治療胃炎胃潰瘍的實驗和效果。這也是首次公布這個著名的療法。
所謂四聯療法,就是使用兩種抗生素,再加上抑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這四種藥來治療胃潰瘍。
在這次學術會議的閉幕式上,季宇寧發表了閉幕詞。
“……實際上,早在我們發現幽門螺杆菌之前的六十年代,就有多個國家的多篇報道包括華夏醫生)用抗生素成功治療潰瘍病的論文發表,但是沒人進一步研究為什麼抗生素可以治療這個病。
可見,阻礙科學發展的不是無知,而是囿於成見。
八十年代以前的‘真理’是‘無酸無潰瘍’,未來八十年代以後的‘真理’,將會是‘無幽門螺杆菌無潰瘍’。
真理隻有一個,前後的差異在哪裡呢?
‘酸’的化學符號是‘ph’,而幽門螺杆菌的縮寫卻是把這兩個字母倒過來,是‘hp’。
這就像照鏡子,鏡子裡的ph是虛像,是鏡像,而鏡子外的hp是實像,這才是真相。
過去把虛像ph當成了真理,現在才發現,真理是實像hp。
……”
這篇文章後來收入到季宇寧的相關文集,並且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了國內中學語文課本的課文內容。這也是季宇寧這位文學家和科學家結合的非常完美的一個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