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發生在德國的這一幕,震驚了整個世界。
季宇寧前世曾經看過在1993年就這個事件拍成的紀錄片。
他覺得這一幕,確實是最能代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那個世界。
“寧叔,現在東京的日經指數到了多少點了?”
到了12月份,季宇寧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日本的股市和樓市上了。
他知道明年的年初,日本股市的泡沫就要被戳破了。
而且這個戳破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為了做空日本的股市和樓市,他已經準備了好幾年了。
“宇寧啊,12月初的日經指數,已經破了38,200點。
現在東京股票交易所仍然是看漲。
日本的證券業專業評估,普遍認為明年會上5萬點,而日本股市上的普通投資者,則認為達到6萬點,也不是不可能。”
進入“平成景氣”以後,日本股市日經平均指數由1985年的點持續上升,在1987年10月17日“黑色星期一”的西方股市大風暴中,短期下沉後率先“複活”,從而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暖。
以後,股價一直呈強勢上升。為此,經濟理論界的人士得出積極的分析,認為日本經濟增長勢頭強勁,是促使日本股市大漲的主要原因,而證券業內則有人看好點大關。
甚至日本的很多普通的投資人,都認為6萬點不是夢。
然而,自1989年年底交易所最後一次開市,日經平均股指高收點後,不可遏製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風驟雨劈麵向人們襲來,一夜變巨富的美夢化成噩夢深淵,恐慌情緒籠罩著投資者的心。
“寧叔啊,我估計日經指數是到不了39,000點的。
明年估計就要崩了。”
1990年10月,日經225種股票平均指數跌破點。整個股市市值跌去了四成。股市總市值損失20,000億美元。企業債務占gdp比例達140。??
1991年上半年略有反彈,旋即轉入更猛的跌勢。
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指數跌破點的心理大關,股民陷入了絕望的情緒中。
8月18日日經指數再創點新低,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今年日本為了遏製通脹,已經連續5次加息,最高已經到了6了。
實際上日本是結束了這種低利率的環境,他們87年的時候,最低的利率是到了2.5,現在再沒有這種投資環境了。
貨幣政策收緊,必然導致流動性枯竭,必然導致股市下行。
日本股市的大牛市也到頭了,股市的規律是5個字,有漲必有跌。
但日本人這種死要麵子的性格,根本不願意承認股市會跌。
現在日本企業的市值總額,已經相當於北美企業的1.5倍,占整個世界的45,如此誇張虛高的價格,隻要是個人,就能看出來,太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