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甘肥厚味
“問題是她自己開醫館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肯定會遇到各種疾病吧?她那點本事能行嗎?”“老頭子你對很多疾病也不敢治療吧?不也叫他們去大醫館嗎?”“爛…哈,阿嬌,假如每天都叫病人去大醫館還是醫館嗎?是為他人做嫁衣,還是幫助大醫館介紹病人?或者和大醫館聯合經營?真是可笑,如果天天叫病人去大醫館,那麼不到一個月就沒有病人來找你了,也沒有病人相信你了。我叫病去大醫館的是個彆病人,不是天天叫病人去大醫館,如果每天或三幾天就叫一個病人去大醫館,你想想,以後還有病人相信我嗎?假如是你還會相信這個大夫嗎?”“你說的對,假如我大老遠趕來求醫,而你又不會治療,或者不敢治療,但我又去其他大夫那裡治好了,這樣子,我肯定不再相信你了,也會到處說你不會治病,不敢治病。”“阿茜說的對,說的非常好,非常對,阿嬌用下腦子好吧?你越來越老懵了。好了,阿茜,我們去吃飯吧,然後洗個澡,再然後就接著講段子故事,接著我就講醫道了,可是阿茜要三更才能回家了,或者今晚就留在醫館過夜吧。”“不行,我要回家,就算天亮也要回家。”“隨你便吧。”他們去吃飯,然後按思路進行安排。
三更到了,支灷準時開講。他道:“阿敖那位姑娘,導致她死亡的疾病是一種色素痣或者是骨肉瘤,色素痣一般人都有,是在皮膚內的黑色素沉積引起的,而骨肉瘤不是人人都會發生。但二者可能都很危險。黑色素瘤是最為危險的,該病以出血、瘙癢、壓痛以及潰瘍等症狀為主症,由於疾病的惡性程度較高,很容易發生遠處轉移,而且轉移特彆早,死亡率極高,由此可見及早治療不容忽視,而中醫方法效果明顯,那麼有哪些中醫方法可治療黑色素瘤?這個稍後再說。在醫學上,它被稱之為痣細胞或者稱它為黑素細胞痣,又稱色素瘤。色素瘤跟‘流注’、‘附骨疽’、‘無頭疽’等癰疽很相似,都容易危變的疾病。當然,外科還有很多容易惡變的瘡癰,待以後再詳細講解。根據生長的皮膚層次不同,痣分為皮內痣、混合痔、交界痣。也稱為黑色混合瘤,是一種容易惡變的皮膚惡性腫瘤,是由良性色素痣發生惡變而來的,晚期的死亡率是非常高。它的典型特征是顏色不均勻、邊緣不規則地生長。惡性黑色素的表麵粗糙,可能出血和滲液,病灶高於皮膚。普通痣一般是棕色、棕黃色與黑色,但是,惡性黑色素瘤可以在此基礎上多了其他的顏色,比如粉紅色、藍黑色、白色等。一些結構不良的痣與黑色素瘤無法靠肉眼觀察和區分,要看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出來的‘痣’相比較,並掌握其生長進程,比如有無色素顏色的改變、痣麵積體積的改變、疼痛、表麵滲出物等等。尤其要關注某些經常摩擦的部位長出來的痣,因為它們極容易發生惡變,比如手掌、腳掌、腰周、腋窩、會陰部、頸部等部位。如果上述部位長痣就要注意了,因為黑色素瘤對身體健康存在非常大安全隱患,要儘早發現,爭取早期進行手術切除,治愈的機會是很大的,或者患者五年生存率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晚期,患者在短期內死亡。草藥治療,雖然本病很危險,但作為大夫,經患者和患者家屬同意,儘能力為病人減輕痛苦,對症施藥治療,比如患者有明顯虛象就要扶正祛邪法治療,選擇高麗參、人參、阿膠、製首烏、北沙參、黃芪、山藥、白術、大棗、鹿角霜、甘草、熟地、當歸、枸杞子、桑椹子各等份,加入清水中煎煮煉成膏,每天吃兩次;患者沒有虛象,有瘀堵者,以理氣散瘀法治療,紅花、劉寄奴、三七、丹參、桃仁、茜草、木饅頭各等份,疼痛加乳香、沒藥,也是加水煎煮煉膏,主要是方便食用和增加療效。其他要臨症增減草藥。下麵說的與色素痣相似的‘流注’,流注是發於肌肉深部的多發性膿腫。其特征是漫腫疼痛、皮色如常,好發於四肢、軀乾肌肉豐厚的深處,並有此處未愈,它處又起的現象。
本病除頭麵、前後二陰、腕、踝等遠側端比較少見外,其餘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依據發病情況不同,又有許多名稱,發於夏秋之間的名‘暑濕流注;由於疔、癤後引起的名‘餘毒流注’;產後瘀露停滯或跌打損傷而引起的名‘瘵血流注’;僅發於髂窩部的名‘髂窩流注’。這些不同名稱的流注,因其性質、證治基本相仿,故不再分述。流注一證,中醫文獻早有記載,如《仙傳外科集驗方》中說道:‘流注起於傷寒,傷寒表未儘,餘毒流於四肢經絡,澀瘀所滯,而後為流注也。’但該書把附骨疽和流痰等疾病也包括並入流注,有‘多附骨易生’的記載。《外科正宗》對流注的命名、病因、證治均有較詳細的論述,如:‘夫流注者,流者,行也。乃氣血之壯,自無停息之機。注者,住也。因氣血之衰,是有凝滯之患。其形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毋論穴道,隨處可生。’‘因於風寒客熱或暑濕交蒸,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能越於皮毛,行於營衛之間,阻於肌肉之內,或發於周身數處而為流注。’說明病變在於肌肉,並不是附骨而生。病因病理,本病總因正氣不充,邪氣壅滯而成。由於人體抵抗力減弱,再因原發病灶如患疔瘡、癤、癰、跌打損傷、切口感染、產後瘀露停滯等;失於診治,或擠壓、碰撞、致毒氣走散,擴入營血;或因感受暑濕,客於營衛,流注全身各處,邪毒結滯不散,都能使經絡阻隔,氣血凝滯,即導致流注的形成。常見於血流緩慢的低位部分,如腰部、大腿後部、髂窩部、部等處。正如《醫宗金鑒》所說:蓋人之氣血,每日周身流行,自無停息,或因瘀血,或因風濕,或因傷寒汗後餘毒…致令氣血不行,故名流注’。總之,隻有在人體正氣不足,正不勝邪的情況下,才容易導致本病的發生。辨證,第一,初起時在四肢近端或軀乾部有一處或數處肌肉疼痛、漫腫,皮色不變、微熱,約二三天後,腫脹熱疼痛明顯,可觸及腫塊。伴有寒戰高熱、周身關節疼痛、頭痛頭脹、食欲不振;發於夏秋兼感暑濕的,可伴有胸悶、渴不多飲、苔白膩、脈滑數等;因疔、癤等引起的,可伴有口渴喜飲、舌苔黃膩、脈象洪數等;因產後瘀露停滯、跌打損傷而引起的,則多發於小腿及大腿等處,苔薄膩或舌部伴有瘀點瘀斑,脈象活澀。第二,已經成膿,腫塊增大,疼痛加劇,約十四天左右腫塊中央微紅而軟,按之有波動感,兼見高熱不退、時時汗出,胸腹可布白痦,白痦就是白痦子,即貧血痣,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色素性皮膚病。貧血痣主要表現在軀乾、四肢、麵部的單發或多發的蒼白色斑片,形狀不規則,周圍可能有衛星灶。口渴欲飲,苔黃膩,脈洪數。第三,膿瘡潰破後流出黃稠或白粘膿水,腫硬疼痛漸消,身熱減退,食欲增加,經半個月左右,膿儘瘡口愈合。發於髂窩部的,除上述病因外。也可能在會陰、肛門、外陰、下肢的破損處或瘡癤等引起。病變僅在髂窩部的一側,初起患側大腿突然拘攣不適,步履呈跛行,兩三天後大腿即向上收縮,不能伸直,妨礙行走,但膝關節仍能伸屈,倘用手將患肢拉直時,則可引起劇烈疼痛,此時可使腹部向前突起,脊柱似弓狀,疼痛也可牽及腰部。約七到十天,在髂窩部可觸到一長圓形腫塊,成膿約一個月,但皮色如常,瘡口愈合一般要二十天左右。愈後患側大腿仍然屈曲不利,不能伸直行動,往往要經過兩個多月之後才能恢複正常。本病在潰膿後,往往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現象,此時則發熱不退,身體消瘦,麵色蒼白,脈象虛數,乃屬正虛邪戀。若兼見神昏譫語、胸脅疼痛、咳喘血等症,是為毒傳臟腑引起內臟器官的轉移性膿腫。鑒彆診斷,下列疾病主要與髂窩流注監彆,其他肌肉流注則容易診斷,下一個講的是環跳疽,本病疼痛在髖關節部,可致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旋,患肢不能伸直和彎曲,髂窩流注可以屈,但難伸。環跳疽甚則漫腫上延腰胯,下及大腿。必要時要髖關節穿刺進行鑒彆。二,曆節風,患病關節紅腫熱痛,呈遊走性,有反複發作史,不會化膿潰破,如患在髖關節部,其大腿收縮屈曲度較輕。髂窩流注要與其他肌肉流注相鑒彆,不要混淆。髖關節流痰起病緩慢,有結核病史,患肢伸而難屈,局部及全身症狀均不明顯,化膿約在得病後半年到一年以上。治療,第一,內治,初起時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用黃連解毒湯合五神湯加減,發於夏秋之間者感受暑濕的加鮮藿香、佩蘭、六一散、大豆卷、醒消丸;由疔、癤等引起的加鮮生地、丹皮;因產後瘀露停滯或跌打損傷引起的加丹參、桃仁、紅花,適當減少清熱解毒的藥物的應用;發於髂窩部的加蒼術、苡仁;神昏譫語加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胸脅疼痛或咳喘痰血加象貝、天花粉、茅根、蘆根。第二,流注已經成膿,在前方加當歸、皂角刺、炙山甲。第三,流注潰後,一般不需內服草藥,如有續發其他現象的,仍按前法各期處理,切勿使用補劑,否則就治死人了。但確係氣血兩虛者可用益氣養陰、和胃化濁之法。另外,後期應增加營養,飲食應容易消化為主。流注外治,初起腫而無塊的,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腫而有塊的,加摻紅靈丹貼之。成膿宜切開引流。潰後,先用八二丹藥線引流,膿儘改用生肌散,均以紅油膏或太乙膏蓋貼。如果是髂窩流注,愈後功能障礙時,患者應趁早適當的伸屈功能鍛煉,或用橡皮膏牽引。下麵講跟色素痣相似的無頭疽,無頭疽是屬於一種初起無頭,發於骨胳及關節間的膿瘍。它具有漫腫、皮色不變、疼痛徹骨、難消、難潰、難斂的特點。若發於骨胳的,多在四肢長管骨,易傷筋骨,生於關節的,最容易造成畸形。我選擇臨床常見的無頭疽講給大家聽,如發於骨胳的附骨疽,發於關節的環跳疽,分彆敘述。至於生在脅肋的脅肋疽;生在腋窩中的腋疽;生在股間的股陰疽,今按其性質分彆歸納流痰、瘰鬁來講。流痰、流注等疾病大多包括於無頭疽之內,今因其屬性不同,治療有異,我要另行講述。關於好發於四肢末端,可因皮肉壞死,以致腳趾或手指骨節脫落的脫疽;發於乳房深部的乳疽等等。雖然俱名為疽,但是病的性質與無頭疽不同,應注意。附骨疽,附骨疽是一種病邪深沉,附著於骨骼化膿的疾病。如《千金方》所說:‘以其無破,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其特征是好發於兒童,多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竇道,損傷筋骨。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尚有不少名稱,如生在大腿外側的叫附骨疽;生在大腿內側的叫咬骨疽;生在手足腿膊等處,潰破後出腐骨的叫多骨疽。病名雖異,而其病變多發在四肢長骨。病因、證治大致相仿,所以把它們一起講述,並統名為附骨疽。病因病理,由於疔瘡、癤腫等發病後,治療護理不當;或麻疹、猩紅熱、傷寒等病後,使患兒肝腎不足,氣血兩虛,以致全身或局部骨胳的抵抗力大為降低,餘毒濕熱內盛,深竄入裡,留於筋骨,或留存在皮膚粘膜麵或其他部位的邪毒,乘機繁殖,經血循環侵入骨胳,使經脈被阻,氣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本病。由於外來傷害,尤其是開放性骨折,局部骨胳損傷,複因感染邪毒,在人體受傷後,全身和局部抵抗力大為降低,同時瘀血化熱,邪熱蘊蒸,凝滯筋骨為患。辨證,本病主要指病後餘毒,血行感染所致的病變。好發於兒童,尤以十歲以下的男孩更為多見。多發於長骨的乾骺端。乾骺端是骨乾與骨骼相連部位。發病部位以脛骨為最多見,其次為股骨、肱骨和橈骨。起病急驟,先有全身不適,寒戰,高熱,口乾溲赤,苔黃膩,脈滑數。初起即疼痛徹骨,一兩天內就不能活動了,繼則皮膚微紅微熱,胖腫骨脹。如患在大腿部,紅腫則不易出現,病變的骨端具有深壓痛和叩擊痛可作為本病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成膿期,約在得病後二十天到一個月左右,身熱持續不退,色紅胖腫,骨脹明顯。潰後,膿出初稠後薄,淋漓不儘,不易收口,而成竇道。此時患部可摸到骨胳粗大,高低不平,以藥線或探針試之,常可觸到粗糙死骨,此即轉為慢性。而後往往反複發作,大多數病例具有一個或多不易愈合的竇道,竇道周圍並發濕瘡,膿皰或色素沉著,瘡口凹陷,死骨可能是一塊,也可以是多個小塊,小的可自行排出,大的不可以自動排出,以後必待死骨排出才能愈合。本病病變不在關節,故患肢的關節的功能一般不受影響。鑒彆診斷,第一個曆節風,常波及多個關節,關節腫痛呈遊走性,壓痛在關節本身,全身症狀不如附骨疽嚴重,有的有反複發作史。第二個是骨肉瘤…今晚就講到這了,阿嬌安排表姑回家。”“好的。”
喜歡絕魂劍後傳請大家收藏:()絕魂劍後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