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年夏,南洋的陽光炙烤著馬六甲海峽,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夾板船滿載香料呼嘯而過,船尾白浪中隱約可見被劫掠的大明福船殘骸。福建泉州港內,老船匠王大海蹲在斑駁的福船旁,用裂開的手掌撫摸著船舷:“三十年了,咱大明的船還是跑不過紅毛鬼的鐵殼子……”與此同時,福建巡撫的八百裡加急奏折送入紫禁城:“倭寇與番商勾結,沿海漁村十室九空,米價暴漲至百錢一鬥。”】
【乾清宮內,朱由檢將南洋貿易清單摔在鑲玉案幾上,清單邊緣被他捏得發皺:“荷蘭人壟斷香料貿易,一艘船的利潤頂我大明十艘福船!而我們的生絲、瓷器,隻能低價賣給番商中轉!”他猛地轉身,目光掃過牆上的《大明海疆圖》,“太祖皇帝曾遣鄭和七下西洋,如今我大明竟要困死在這陸地上?”】
【早朝鐘聲未落,朱由檢已拂袖步入奉天殿,袍角帶起的風撲滅了丹墀前的燭火。“都看看吧!”他擲出一疊泛黃的《鄭和航海圖》,“這是成祖爺留下的海圖,如今卻成了番商的笑柄!”】
【內閣首輔洪承疇拾起海圖,蟒袍上的金線在晨光中微顫:“陛下,自嘉靖朝海禁以來,我朝海運荒廢已久。西洋船堅炮利,貿然發展恐遭不測……”】
【“荒廢?”朱由檢打斷道,“不是荒廢,是自甘墮落!去年福建海商遭荷蘭人劫掠,二十艘福船竟無一艘能逃脫——因為我們的船,連人家的尾燈都追不上!”】
【刑部尚書喬允升趨前一步,官帽流蘇輕晃:“陛下,海禁乃祖宗成法,若重啟海運、建造奇船,恐動搖國本……”】
【“成法?”朱由檢拍案而起,震得案上的《皇明祖訓》跌落塵埃,“成祖爺當年造寶船時,何曾有先例?朕要的是開海通商、富國強兵,不是抱著祖宗牌位喝西北風!”】
【殿內死寂如墳。工部侍郎宋應星咽了口唾沫,捧著《西洋新圖集》出列:“陛下,臣研究番船圖籍,其多用明輪驅動,輔以蒸汽動力,航速可達福船三倍。若能仿製改良……”】
【“無需多言!”朱由檢彎腰撿起《皇明祖訓》,指尖撫過“開海禁”三字,“即日起成立‘淩波監’,朕要在一年內造出能碾壓番船的‘淩波舟’!工部所需工匠、銀錢,一概優先調配!”】
【淩波監設在泉州港廢棄的造船廠,鹹腥的海風卷著碎浪拍打著船塢。老船匠王大海盯著朱由檢手繪的蒸汽明輪船草圖,水煙袋“當啷”落地:“鐵殼子船?這要是進水,神仙都救不活!”】
【年輕鐵匠林阿虎蹲在一旁,用炭筆在沙地上勾勒明輪結構:“師傅,您看這明輪,像不像水車?蒸汽推動齒輪,輪子一轉,船就走了。”】
【傳教士湯若望皺眉翻看《遠西奇器圖說》:“蒸汽鍋爐需承受千鈞之力,我朝熟鐵恐難勝任。且明輪傳動需精密齒輪,非尋常匠人可製。”】
【首次試航在暴雨中進行。臨時改造的蒸汽明輪船“破浪號”冒著黑煙駛入泉州灣,甲板下傳來鍋爐的悶響。當船行至十裡外,突然一聲爆鳴,安全閥崩飛,滾燙的蒸汽灼傷了三名工匠。】
【“為什麼會爆炸?”朱由檢連夜從京城趕來,雨靴踩過甲板上的油漬。】
【宋應星渾身濕透,捧著開裂的鍋爐焊縫:“陛下,國產熟鐵雜質太多,承受不住蒸汽壓力。且齒輪咬合間隙過大,導致明輪停轉。”】
【“給朕找最好的鐵匠!”朱由檢扯下腰間玉帶,甩在船塢泥地裡,“半月之內,若找不到耐壓鋼材,你們都去給朕下海撈鐵!”】
【第二次試航,鍋爐改用西洋進口熟鐵,卻在深海中突發軸斷事故。巨大的明輪墜入海中,帶起的巨浪險些掀翻船體。朝堂上,禦史大夫鄭三俊舉著斷裂的軸頭,聲色俱厲:“陛下!此船耗資二十萬兩,卻連番商的舢板都不如!請斬宋應星,以謝天下!”】
【“斬?”朱由檢捏著軸頭斷口,指節泛白,“當年鄭和造寶船,沉了多少艘、死了多少人?朕不斬忠臣,隻斬庸臣!淩波監繼續,再敢妄言者,朕用他的人頭祭海!”】
【研發陷入絕境時,林阿虎在冶鐵坊反複捶打生鐵與熟鐵,意外煉製出柔韌的灌鋼。“陛下!”他舉著泛青的鋼條衝進淩波監,“用這灌鋼重鑄鍋爐,必能耐壓!”】
【湯若望則改良了齒輪加工工藝,引入西洋鏜床,使齒輪精度達到“一發之隙”。三個月後,新船“淩波一號”竣工:長二十丈的鐵殼船身如巨鯨昂首,兩側明輪直徑達三丈,鍋爐艙內,銅質管道與壓力表井然有序。】
【試航當日,泉州港萬人空巷。朱由檢頭戴鬥笠,親自登上駕駛室。當他拉動蒸汽閥門,明輪開始轉動,船身緩緩駛入深海。“快看!”人群中有人驚呼,“船尾的浪花比番船還白!”】
【淩波一號在海上疾馳,航速竟達福船三倍。船艙內,羅盤指針穩定如磐,而鍋爐壓力表始終紋絲不動。老船匠王大海趴在船舷,老淚縱橫:“真他娘的……比咱年輕時的快馬還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消息傳回京城,奉天殿沸騰如鼎。戶部尚書畢自嚴揮舞著算盤:“陛下!若用淩波舟通商,單程耗時從兩月縮至十日,運費減七成,年貿易額可增五百萬兩!福建米價已跌三成!”】
【兵部尚書楊嗣昌則呈上密報:“荷蘭人聽聞我朝有快船,已遣使求見,願以香料換圖紙。”】
【唯有禮部尚書李騰芳仍跪伏在地:“陛下,《祖訓》海禁不可廢!此船若引番夷覬覦……”】
【“夠了!”朱由檢擲下西洋貿易協定,“朕問你,福建百姓餓肚子時,《祖訓》能變出米糧?即日起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組建商船隊,淩波舟優先供應!”】
【民間反應兩極。海商們在泉州港焚香叩謝,連夜趕製商船訂單;但沿海漁村卻謠言四起:“鐵船破海,必觸怒龍王!”某夜,竟有漁民聚眾焚燒淩波舟模型,被官府及時製止。】
【朱由檢得知後,親赴漁村宴請漁民代表。他指著桌上的胡椒、蘇木:“這些東西,番商賣我們十兩銀子一斤,可在南洋原產地,隻值一兩。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船太慢,隻能任人宰割!”他夾起一筷清蒸石斑魚,“等淩波舟跑起來,你們的魚能當天送到廣州、南京,賣上三倍價錢!”】
【三個月後,首支大明商船隊揚帆南洋。淩波舟船頭高懸“明”字大旗,船尾搭載著弗朗機炮。當船隊抵達爪哇島,當地蘇丹親自登船,以黃金換取瓷器。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夾板船,在淩波舟的速度與火力麵前,再不敢肆意劫掠。】
【後續影響如漣漪擴散:泉州、廣州崛起為世界級港口,鋼鐵廠、齒輪作坊日夜轟鳴;造船工匠的兒子們走進新式學堂,學習算術與機械製圖;甚至有秀才放棄科舉,投身航海研究,寫出《南洋航路考》。】
【最意外的收獲來自軍事:淩波舟的技術被改良用於戰船,明輪戰艦“鎮海號”在浙江海麵擊潰倭寇主力,開創了蒸汽動力海戰的先河。而民間海商為自保組建的“護航艦隊”,竟成了大明海軍的雛形。】
【崇禎二十一年秋,朱由檢站在淩波舟的望樓之上,望著晚霞中歸港的商船隊。一名年輕工匠跑上甲板,遞來一塊懷表:“陛下,這是用造齒輪的手藝做的,精準到刻!”】
【他接過懷表,金屬外殼上刻著“淩波致遠”四字。遠處,歸航的商船鳴響汽笛,驚起一群海鷗。這場與海洋的博弈,終於讓大明掙脫了陸權的桎梏,而那些在船塢中飛濺的鋼花、在深海中轟鳴的蒸汽,正為這個古老帝國鍛造著通向海洋時代的鑰匙。】
……
洪武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