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
是春秋之時,薑齊得以稱霸的一大手段。
在那個周天子還留有些許尊嚴,諸侯們還彬彬有禮的時候,
齊桓公采用管仲的政策,高舉著這麵旗幟,將諸侯團結在了自己身邊,成就了“諸侯之長”的霸業。
之後的百年間,
晉文之君也效仿這個例子,在自己耀武揚威的同時,讓周天子還能靠著賣出自家招牌,換取一些重視和實利。
隻是,
隨著戰爭的慘烈不斷加重,“稱霸”就能讓大國感到滿足的時代,終究一去不複還了。
這麵曾經聲名煊赫的旗幟倒下,緊隨其後的,便是周天子的落幕。
何博都沒想到,
在經曆了大版本的更新後,
呂鵬還能把這麵破旗幟從角落裡掏出來,成為自己對另一個諸夏分支發動戰爭的理由。
這玩意難道還是血脈傳承的嗎?
“你不擔心漢朝責怪嗎?”何博對呂鵬問道。
呂鵬說,“口號雖然很相似,但目的卻不一樣。”
“我並非是想借此來篡奪天子的權柄,隻是想利用對吳國的勝利,來實現複興薑齊的目標。”
何博於是“哦”了一聲。
“那你怎麼保證,可以打敗吳國呢?”
雖然從位置上看,
東瀛齊國乘船南下,沿著適季的水流,到達吳國所在的呂宋島,並不艱難。
但海戰到底不同於諸夏曾經發生過的戰爭。
它沒辦法運送太多的將士到達前線,
在和敵人對抗的同時,還要與風浪較量。
呂鵬沉靜的說道,“齊吳之間,力量的差距其實很明顯。”
“齊國立足東瀛已有百年,人口更加充足,而且因為地狹且貧,齊人多堅韌耐勞,對豐饒水土極為渴求。”
“吳國立足海外的時日尚短,多與當地蠻夷混雜,水土肥沃雖好,卻也讓吳人不思進取,終日憊懶。”
“我不求開拓疆土,將呂宋納為己有。”
“隻要能夠取得勝利,奪取吳國的財富,增長自己威望,就心滿意足了。”
呂鵬頓了頓,然後又說,“我聽說泰西那邊有個叫做羅馬的國家,可以在海上隨意往來,它的疆土不同於中原的遼闊相連,而是跨海相望的。”
“我想,既然泰西的蠻夷都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我諸夏又憑什麼做不到呢?”
何博覺得呂鵬這樣的想法,是十分值得鼓勵的,便沒有跟他說地中海和東海的差彆,隻是鼓勵他努力,為諸夏的戰爭史冊,補充一些新鮮東西上去。
“那你打完了吳國,做了齊王,還會派人往東海的深處去嗎?”
“會的。”
呂鵬果斷的應下,“齊人的未來,一定會在海上!”
“我要接過先人的遺誌,為齊國在海域之上,探索出新的強盛之路!”
隨後不久,
趁著海風正鼓鼓的吹向南方,
齊國的戰船紛紛揚起了風帆。
在吳國的神奇海螺跟他的本體抱怨這件事。
“我早就說過,不堅定意誌,堅持磨礪自我,以呂宋的情況,遲早要被齊國當成肥豬咬上來!”
“現在好了,齊人當真南下,要做春秋時齊吳爭霸,都未曾做到過的事情了!”
數百年前的齊吳兩國,受限於領土並不接壤,因此並沒有爆發過直接的衝突。
可誰能想到,
如今的齊吳兩國,領土已經不僅僅是接壤的問題了。
它們中間隔著一大片海域,竟然還要開戰!
這怎麼不能算是一種進步呢?
何博聽著海螺裡的寄居蟹抱怨,眼角看向旁邊正在吃吃喝喝,一點也不關心後人的劉勤,然後說道:
“算了,反正死不了。”
“大不了賠點錢就是了!”
以齊國當前的實力,
整個東瀛島上,尚且有倭人和蝦夷沒被清理乾淨,如何能做到跨越海域,建立統治呢?
風波跌宕的東海可跟地中海那個大澡盆子不一樣。
諸夏的統治思路,也跟羅馬那“能收稅就好”完全不符。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