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裡,於鄉野之中,
莫名興起了一股議論朝政的風氣。
雖然在經曆了“大議鹽鐵”之事後,有識之士都能看得出,對如今土地遼闊,集權中央的大漢來說,像先秦那樣召開“國人大會”,已經是艱難且低效的事,
但這到底還隻是潛在的認知,
在明麵上,朝廷也沒有禁止言論,封閉民智的舉動。
所以,
民間的文學之士,以及生活安穩的小民,仍舊遵循先人傳下來的習慣,還有自己內心的家國情懷,對國家的諸多事物表達著關心。
為了更方便讓大家了解到國家四方的情況,
一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熱心人士,也會在鄉野之間,將來自遠方的消息散播出去。
雖然他們的消息靈通到有些詭異,昨天在西域塞外發生的事情,今天就有傳達到中原的……
但百姓很少會注意到這一點。
諸夏血脈裡的務實本能,讓他們自動忽略了這點“小事”,更加關注那些南來北往,被人稱之為“報郎”的家夥嘴中,所謂的“獨家新聞”。
很多時候,
這些來曆不明,很難被人找到蹤跡的“報郎”,不會向百姓訴說自己的看法,隻會帶著卷成一卷的,在上麵寫滿了文字的巨大紙張,來到熱鬨的鄉野集市之中。
他們在人群中把自己的手高高舉起,等“所有目光向我看齊”後,就會把紙張打開,將上麵書寫的各方見聞,轉述給大家。
至於百姓們聽說這些事情後有何想法,發出什麼議論,那可跟他們沒有關係了。
畢竟,
他們隻是平平無奇,泯然於眾人的“報郎”嘛!
而百姓們從“報紙”上得到了“新聞”後,就會在閒暇之時,坐在樹蔭之下,或者田埂旁邊,對這些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
其中一些話語,
自然會傳到正在巡遊的皇帝耳中。
更有膽子大的,會在皇帝下令召見這些言論製造者時,直接在其麵前說一些令旁人感到惶恐萬分的話語。
好在,
皇帝似乎在壽數將儘之時,找回了年少時那“懶得跟你計較”的脾氣。
他沒有責罰那些指責自己好大喜功的百姓,還會給予那些敢於指斥乘輿之人賞賜。
在私底下,
皇帝會跟霍嬗、霍光這些受其信任的年輕臣子說,“朕最近想了很多東西,心裡的感情十分複雜。”
“在過去的一些事情上,朕的確是有過錯的。”
“隻是現在不知道該怎麼彌補。”
霍光安慰皇帝,“陛下有這樣的心,已經十分賢明了。”
至於該做什麼?
年近七十,
還能折騰什麼呢?
不如把任務交付給後人,讓後繼之君去彌補錯誤。
霍嬗卻直爽的說,“眼下不知道怎麼彌補,那就在之後討論相應的措施。”
“可以先承認自己的錯誤,以免下麵的人還要奉行您舊時的命令,而不知道改正,繼續給他人帶來傷害。”
皇帝當時聽了,心裡不是很高興。
他對霍嬗說,“天底下哪有認錯的皇帝?”
知錯改錯可以,
但認錯?
這就有點損傷屬於“天子”的神性了。
但霍嬗梗著脖子說,“從秦始皇以來,至今又有幾位‘皇帝’呢?”
“而且我聽說西秦之所以可以得到延續和昌盛,正是因為其太祖召來大集議,反思了秦國曆代君主的錯誤,並且對之進行了糾正。”
“西秦尚且可以指責自己祖先犯下的錯誤,陛下難道連承認自己的過錯,也難以做到嗎?”
在西秦複立之初,
在秦人們還蜷縮在西海角落的河穀之時,
嬴辟疆作為君主,為了國家的未來,考慮起了許多東西。
他親身經曆了秦朝的覆滅,也經曆了漫長而痛苦的遷移,心裡知道:
僅僅擁有憑借武力和權力,是沒辦法鞏固國家統治的。
因為這二者都來源於“人”,
當“人”決心反抗、拋棄自己頭頂上的那位君主之時,
再高貴的身份和地位,也將化為無用之物。
所以諸夏的賢人,那位創立西周的武王很早就在《尚書》裡說: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西周行至晚期時,周厲王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證明了這個道理。
奈何總有人認為:
自己會是特殊的,是無法被這些真理所束縛的。
嬴辟疆必須承認,
他所崇拜的祖父,
那位一統天下的始皇帝,
就在這方麵,犯下了巨大的錯誤。
再向前追溯,
那些秦君秦王,自然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所以在對臣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後,
嬴辟疆下令,讓人將曆代秦君所犯下的錯誤,書寫在議論朝政的宮殿牆壁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重蹈覆轍,將辛苦複立的基業,再次帶向歧途。
時至今日,
那麵牆壁上的文字雖然已有了褪色暗淡的痕跡,
但安都城的新宮殿中,仍舊將之傳承了下去,書寫上了新的文字。
這是西秦得以興盛的一大原因。
也是秦國使者在漢朝停留,跟漢人互噴時,經常拿來吹噓的實例。
但皇帝還是沒有聽霍嬗的話,他把這家夥訓斥了一頓,然後又繼續巡遊起來。
“希望陛下可以保持這樣的作派,不要再做奇怪的事情了。”
在小房間裡商議了一下近來的朝政,以及皇帝所做的事情後,劉據也忍不住發出一聲歎息。
隨後,
他的妻子過來求見,請他出麵,繼續主持皇曾孫的抓周事宜。
劉據便遣散了臣屬,繼續去參加慶典了。
不久之後,
也許是霍嬗那些話的影響,
也有可能是巡遊天下,心中悔意更加濃鬱的緣故,
當桑弘羊等大臣請求繼續從中原遷移民眾,前往西域的輪台之地屯田戍邊之時,皇帝沒有通過這個提議。
他想起自己陵邑之中,連豪強都不夠用的事情,心裡知道天下更不會有多餘的百姓,能夠被遷去對比中原,要顯得偏遠而荒蕪的西域。
所以他頒布了《輪台詔》,在其中指出當今政事,在於“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而不是將戰爭的規模和時間,繼續擴大。
雖然這位武功赫赫的君主仍舊認為,戰爭不會停止,匈奴即便王庭遠遷漠北,也會給漢朝帶來威脅,所以邊關的戰馬和武備不能夠輕忽……
但他到底,
是在文字的遮掩之下,承認了自己的過失。
陰間的死鬼們聽說了這件事,跑過去恭賀起劉邦這個老鬼。
“你這位子孫在晚年的所作所為,跟始皇帝差不多,造成的弊病也很相似。”
“但他可以在最後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選定一位有能力的儲君……看來,漢朝馬上就要迎來最興盛的時候了!”
之前的文治,主要目的在於恢複秦漢之交時損失的民力,並為之後的打擊匈奴做好準備。
如今的武功,則是成功開拓了疆土,擊敗了匈奴這個心頭之患。
後續的時日,
大漢完全可以展開手腳,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締造新的榮光了!
劉邦隨意的笑道,“反正比秦朝長久就行了!”
“也幸好,始皇帝去了西海那邊。”
“不然他要看到這一幕,不知道得氣成什麼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