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不愧為我大秦名門。”
“每次出使,都成就不凡啊……”
當疲憊的馬略帶著自己的親信家屬,在秦國的玉壁城中安頓下來後,郡守招待起了在這次行動中,立下大功的使者王宏。
他是秦國王氏的子孫,
按照輩分,應當算仍然在世,正在埃及那邊當國主的王盛的侄孫兒。
在家族前輩的示範下,王宏成年後便接過使節,替秦國出使四方。
“還是比不過使君的才能。”
麵對郡守的誇讚,王宏隻是從容一笑,“使君出使中原,被扣押多年,不僅未損我國顏麵,還集三國之力,同編《大典》……這著實讓我等晚輩傾慕。”
《大典》,是北地郡守當年作為使者出使漢朝時,跟夏使、漢官們,以及太多不願透露姓名的熱心腸文人一同編修出來的巨著。
這本書追溯古今,將諸夏發展至今的種種文明成果,都載入其中。
成書之時,它的體量連整座使館都裝不下。
有四方的儒生過來請求翻閱這部嶄新的典籍,然後就讚歎著說:
“從今以後,儒家所說的經典,要從六經變成七經了。”
也正因為此,
《大典》並沒有在其書名之前,再冠以其他,就像《詩》《書》《禮》那樣,被人直呼為《典》,以示其無與倫比的地位。
當秦夏的使者要攜帶抄錄好的《大典》離開的時候,都得使用好幾輛車,才可以將這些書冊全部裝好。
也許是上天眷顧,
在那漫長的回程途中,雖然難免遭到風霜和蠻夷的侵擾,但《大典》卻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得以被完整的帶回秦國。
秦國的君臣聽了這件事,一方麵感慨漢朝皇帝的確寬容,竟然允許自家使者在他眼皮底下做這樣博取名望的事情;
一方麵也為了展示自己對文教之事的重視,大手一揮,下令在安都城中修建起了新的藏書室,專門用來呈放《大典》。
這讓郡守的聲名,也得以傳播到秦國的各地,成為許多學者文人所推崇的“賢人”。
而對郡守本人來說,這也的確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功績。
“這是過去的事情了。”
老邁的郡守撫摸著自己的胡須,先是謙虛的笑了笑,然後對王宏說,“眼下,還是跟羅馬作戰的事情重要。”
羅馬雖然內鬥已久,政局動蕩,但其國中,也並非全是庸碌無能之輩。
起碼蘇拉在久尋馬略這個死敵,卻無法探知到他的蹤跡時,很容易就能猜出,是秦國在背後,對馬略伸出了援助的黑手。
而秦羅之間,積累的仇怨也有不少,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轉移國中的矛盾,
蘇拉一定會想辦法跟秦國對抗!
“我早已向安都發去急遞,告知羅馬內亂之事。”
“以陛下的果決明斷,如今當使西隴整修好了艦船,清點好了士卒,準備配合北地的行動。”
“你這段日子,且先留在玉壁。”
郡守對王宏如此說道,“你在羅馬生活了許多年,對他們的情況很是了解,到時候還需要你多多為我分析戰況,好使我軍能穩操勝券,一展雄風。”
“這個自然!”
……
隨後不久,
蘇拉率軍進攻本都王國的消息出來,後者的使者也跑到玉壁,請求秦國這個宗主國出兵相助。
郡守很快點兵點將,讓自己的義子先行一步,率領由色雷斯人組建的兵團南下本都,助其抵抗蘇拉的進軍。
至於秦軍主力,則是從海上出發,與羅馬人糾纏。
“我也想去參戰!”
少年的凱撒在玉壁城裡,對自己的姑父馬略提出請求。
他有著勇敢的天性,也在被迫逃出羅馬的時候,跟蘇拉這些人結下了仇怨。
當看著秦人組建的雄壯之師,要從玉壁前往本都所占據的雅典城之時,凱撒便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和熱血,想要追隨大軍出發。
馬略從容的躺在床榻之上,服用著秦國的醫者專門為他熬煮出來的,苦澀的安神湯藥,對自己麵前這年輕氣盛的後輩說:
“你才十三歲,能做什麼呢?”
凱撒梗著脖子回道,“我可以替您傳遞消息,幫助您逃出羅馬!”
蘇拉對羅馬城的衝擊,是出乎許多人意料的。
隻有在這方麵具有豐富經驗的諸夏人能對此做出預測,並且進行準備。
但即便同在羅馬城中,馬略卻因為年邁,已經減少了外出活動的頻率,將許多事物交給了同為革新派的秦納。
如果強行找上門去,又有打草驚蛇的風險——
希臘和羅馬相鄰,都有“雄辯”的傳統,還有那混亂無比的生活作風。
這讓強調謹言慎行的諸夏君子很是懷疑他們的嘴巴,在與人爭論或廝混時,能不能守得住秘密。
好在,
尤裡烏斯家族的凱撒,對東方文化很感興趣。
他很小的時候,就對諸夏的文化進行了學習,長大些後,便喜歡來到秦國的使館中,尋求秦使王宏的教導。
王宏欣賞他的聰慧機敏,加上他的姑父馬略已經掌握羅馬的權力許久,便認為他很有可能成為尤裡烏斯家族的新代表。
於是,
王宏讓凱撒幫忙,跟馬略通風報信。
當馬略匆忙出逃的時候,王宏還不忘提醒他捎上凱撒這個後輩。
“可你雖然聰明,但哪來殺人的力氣呢?”
馬略也認為,自己這個後輩在以後會有很大的成就。
但年少就是年少,
十三歲的凱撒甚至還不能算得上完全的羅馬公民,還需要依附在長輩的羽翼之下。
“我不一定上戰場殺敵,但我可以跟隨將軍們學習作戰的技巧。”凱撒這樣回道。
“而且我通過學習東方的曆史,知道在他們那裡,有很多年少就做出偉大事業的人。”
“率領秦人統一那名為中原的廣大土地的君主,就是十三歲登基的。”
“秦人的記載中,還有一名十二歲就出使他國,因為功勞而成為丞相的天才!”
“幾十年前,更出現過一名十六歲就跟隨長輩出征,從來沒有戰敗過的名將!”
“我為什麼不能做出這樣的功業呢?”
凱撒越說,越是心情激蕩。
他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也認為自己在未來必然會建立起偉大的成就。
但在追隨秦國的使者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他才明了諸夏俗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那些十幾歲就功勳卓著,掌握大權的天才,
在羅馬如今的曆史上,還沒有出現過。
但在東方,卻已經多到可以列出清單的地步。
這讓凱撒覺得很低落,然後便生出了強烈的鬥誌。
馬略聽了他的話,隻不以為意的笑道,“東方的製度和羅馬並不一樣。”
“你不要做那樣無所謂的比較。”
秦人會去研究馬略對羅馬的影響,
馬略自然也會暗中觀察秦國的生態。
他是知道兩國之間體製差距的。
凱撒就說,“為什麼不能相比呢?”
“秦國能發展成現在這樣,已經證明了他們製度的優越。”
如果羅馬也采用秦製的話,
他的這位姑父又怎麼會被驅逐呢?
元老院裡麵的那幫蟲豸,又怎麼可能得意洋洋的重回大位,掌握權力呢?
這樣想著,凱撒就說,“要想治理好一個疆域龐大的國家,集中權力是必須的。”
“羅馬以前向希臘人學習過,以後向秦國學習也沒有關係。”
更何況,秦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在戰鬥。
在其背後,還有名為“夏”,名為“漢”的國家,以及那名為“諸夏”的文明。
在埃及、波斯等古老國度都相繼衰落,乃至於消失的時候,
這個與之同壽的文明不僅沒有沉淪下去,還迎來了強盛之時,
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它具有某種優勢嗎?
“秦國的皇室,已經統治這個國家將近千年。”
“作為家族,它的曆史更是比羅馬還要漫長!”
“我也希望尤裡烏斯可以像它那樣,持久的統治著一個國度!”
馬略聽到他這樣的豪言壯語,忍不住抬頭看過去,心中想起王宏對凱撒的評價,然後他便輕聲說道: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我更不能讓你在這樣的年紀上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