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他們行渡寺有這麼一個福澤之人,或許能夠成為歸雲城的最終勝利者。
“真有佛陀嗎?”祁歲安問了一句。
“自然是有了,道家有神仙,儒家有聖人,我佛家自然也有佛陀了。”
“佛陀乃是無上正等正覺,成為眾生敬仰之祖。”
“所具威能.”慧信張嘴就說的天花亂墜。
等對方說完了,祁歲安這才問道:“你見過嗎?”
“這沒見過,我也隻是個法師而已,不過方丈作為高僧,見過佛陀。”慧信他還是沒有資格見到佛陀。
“法師和高僧有什麼區彆?”祁歲安總算是套出了點什麼,這很可能並不是什麼職位,而是超凡等級。
“自然有了,佛家修佛陀所傳佛法,可為為沙彌、比丘、法師、高僧、羅漢、菩薩六位正果。”
“而我已經證得法師正果,身具琉璃寶淨之能。”
說著,他就給祁歲安大概講解了佛家正法。
祁歲安越聽越覺得古怪,怎麼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等到慧信講完後,他這才明白了為什麼熟悉了。
這不就是類似於序列的超凡體係,通過儀式、沉澱最終進行質變。
“所以佛陀就是佛家的源頭,而神仙和聖人,也是儒、道的創造者了?”祁歲安繼續問道。
“那是自然,否則他們如何能夠得此尊稱。”慧信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可對於祁歲安來說,問題就很大了。
真要按照佛家的序列來走的話,最高也就隻能達到菩薩正果,而佛陀又是唯一的。
更重要的是他從對方的話語裡可以聽出這個序列非常的死板和固化,沒有任何的可操作性。
至於說類似於序列之間的轉變?不存在的。
儒釋道三個序列勢同水火,爭鬥是不死不休。
道統之爭並非是由下而上,而是在於源頭的神仙、佛陀、聖人之間的理念不合,從早年的文鬥逐漸發展到了現在的武鬥。
根據慧信所說,這並非是第一次道統之爭變的如此嚴酷了。
上一次使得天下陸沉,最終玉龍王朝的太祖收拾山河,與三尊道統之主定下了約定。
衝突是短暫緩和了,然而隨著日積月累的發展,矛盾也越來越大。
這一代的皇帝能力也不如太祖,使得局勢也變的越來越瘋狂。
其實對於類似行渡寺、朱寰書院、梨花觀這類小地方,他們根本就不想爭鬥。
可架不住大勢如此,同時還有朝廷在推波助瀾,不表態的下場,也好不了多少。
“怎麼?你也想見佛陀?那你得儘快修成高僧才可以。”慧信以為祁歲安是迫不及待,這才說道。
“慧信大師你天資絕倫,修了這麼多年歲,艱苦證了法師。”祁歲安說道:“換做我,怕是一輩子就隻是個沙彌比丘吧。”
祁歲安自然不可能直接說拒絕,對方的態度已經表明要傳授他佛法了。
所以他打算先看看佛法是個什麼情況,實在不行就自己走出一條路也未嘗不可。
他怎麼說都是世界,給求生者化身定製一個新序列,那有什麼難的。
隻是在此之前得接觸到詳細的數據才行,否則就憑著慧信的三言兩語和求生者化身的觀測能力,根本看不出什麼來。
睜眼瞎不至於,但風險還是能規避就規避。
“我悟性不夠,法師已經是我這一輩子的極限了,你不一樣,你.”慧信說到這裡,也發現自己說過頭了。
祁歲安已經人到中年,比他的年紀還大呢。
“你自有機緣,或許能證高僧正果。”慧信實在是找不到有什麼優點,隻能說你運氣好了。
那不然還能怎麼辦。
如果對方會是個十來歲的小夥子,那慧信能直接說你有羅漢之姿。
現在的話,慧信覺得能到法師,已經很不錯了。
但一個法師,對於行渡寺來說也已經是中堅的力量了。
加上他,行渡寺裡的法師也就隻有十二人而已。
而高僧就隻有方丈一人。
哪怕就隻是成為比丘,也能夠為行渡寺帶來一份力量。
“慧信大師說笑了,我仰慕佛法,能當一沙彌足以。”祁歲安謙虛的說道。
這話倒是沒有說錯,畢竟隻要拿到對應的超凡知識,他完全能夠自己進行刪減修改,重開一條序列出來。
“最少也得是比丘吧,你與佛有緣。”慧信一想,這確實夠虔誠的,簡直是一個好苗子,可惜年紀太大了點。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在馬車的幫助下,遠遠的就看見了屹立在山腰上的寺廟。
那正是慧信所在的行渡寺,距離不遠,但想要上去,怕是還得要點時間才行。
畢竟是山路難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