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明白。”龐統恭敬地拱手回禮。
“此外,汝之相貌也會成為你未來發展路上的阻礙,就看聖上能否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司馬徽略顯憂慮地說道。
漢代一直都是個看臉的時代,想要做官,除了要有才有德,你還必須要有一張帥臉。
要是奇醜之人想要做官無異於登天。
哪知龐統聽完此言後,灑脫一笑,說道:“這有何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如若當今聖上也隻看重外貌的話,學生自會隱入山野。”
“你倒是好心性。”一旁的白衣少年打趣道。
“孔明,為師也要說汝。”司馬徽最後將目光停滯在諸葛亮的身上。
諸葛亮恭敬回禮道,“學生洗耳恭聽。”
“汝自幼就天資聰慧,過目不忘,博覽群書,這自是極好的,可汝還缺乏一點變通,此事三言兩語講不清,隻望汝這一去,能夠有所改進。”
司馬徽搖頭晃腦,緩緩開口說道。
“老師,誰說學生要去洛陽學宮了?學生還沒從你這兒學完呢!怎可輕易離去?”諸葛亮不滿地說道。
“你這頑童。”司馬徽捧起桌案上的書卷,輕輕敲了一下諸葛亮的腦袋瓜。
“你以為為師還要繼續呆在這裡嗎?”司馬徽搖搖頭,站起身來,伸手撫平了衣服上的褶皺。
背過身去,望向窗外的山水之景,悠然說道:“此番,為師要與汝等同去洛陽。”
“什麼!?”
三人同時驚呼道。
要知道他們這個老師可是個不喜政事的人,不然憑借他的才能和家世,早已在朝堂之上謀得高官。
隻是不知為何,今日卻開了竅。
“這是為何啊?水鏡先生。”徐庶開口問道。
“受好友相邀,不得不去啊!”司馬徽仰著頭,歎息一聲。
若非半聖鄭玄相邀,他是絕對不會出這趟遠門的。
當然這並非是關鍵,關鍵在於鄭玄在書信上告訴他,“想要晉升半聖,就速來京城。”
司馬徽卡在文道四品巔峰這個境界上已有數年光陰。
文道境界並非如同武道需要日夜勤學苦練,它更加看重機遇和心性的轉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