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場大勝之後,清風寨的名聲徹底打響了。每天都有大批人馬前來投奔,其中不乏一些有才乾的人物。
"大人,今天又來了三支隊伍。"張義興奮地報告,"一支是從西邊逃難來的青壯,約有兩百人;一支是北邊散落的兵馬,有一百五十人;還有一支是本地的獵戶,人不多,隻有五十來個,但都是好手。"
李銘放下手中的公文:"讓陳武去考察一下,按規矩辦事。"
這段時間,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麵對這種情況,李銘專門製定了一套完整的招募製度。不是所有來投的人都能被接收,必須經過嚴格的考察和篩選。
"大哥,你看這個。"吳用拿來一份名冊,"這是最近一個月來投奔的人員統計。總計有兩千三百多人,其中能戰之士約八百人,工匠百餘人,其餘都是普通百姓。"
李銘仔細查看名冊,發現這些人來自四麵八方,有流民、散兵、獵戶,甚至還有一些小商人。這說明清風寨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按照規矩分配。"李銘說道,"能打仗的編入軍隊,但要先經過訓練;會手藝的分到作坊;其他人也要各司其職。記住一點:寧缺毋濫。"
正說著,李陽急匆匆地走進來:"大哥,城裡來了個有意思的人,說是要見你。"
"哦?什麼人?"
"是曹家的管事。"李陽壓低聲音說道,"就是那個在城裡開錢莊的曹家。"
李銘眼神一亮。曹家可是這一帶最大的商賈之家,家財萬貫,在當地很有影響力。
"請他進來。"
很快,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就被帶了進來。這人雖然穿著普通,但舉止不凡,一看就是見過世麵的。
"在下曹勇,是曹家的大管事。"中年人拱手行禮,"今日冒昧來訪,是想和李寨主談一筆生意。"
李銘示意他坐下:"曹管事請說。"
"是這樣的。"曹勇直入主題,"我家老爺看中了李寨主的為人,想和清風寨建立長期合作。具體來說,就是由我們提供資金和物資,幫助清風寨擴充力量。"
"哦?"李銘來了興趣,"曹家為什麼要這麼做?"
曹勇苦笑一聲:"實不相瞞,現在外麵越來越亂。太平道雖然在這裡吃了虧,但在其他地方越發猖獗。我們這些商人也需要有個依靠。"
李銘若有所思。這確實是個雙贏的提議:清風寨需要資金發展,而商人需要武力保護。
"不知道曹家準備投入多少?"
"初期準備投入十萬兩銀子。"曹勇說道,"如果合作順利,還可以繼續追加。當然,我們也有一些條件。"
"請說。"
"第一,要保證商路安全。第二,要給我們一定的優惠政策。第三,要允許我們在寨裡設立商鋪。"
李銘考慮了一下:"這些條件可以接受。不過我也有要求:第一,所有活動都要遵守寨規。第二,不得有任何危害寨子利益的行為。第三,必要時要聽從調配。"
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議。這筆投資對清風寨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大哥,這下我們可以好好發展了。"送走曹勇後,李陽興奮地說道。
李銘點點頭:"是啊,但也要小心。錢多了,人心就容易散。一定要把規矩立得更嚴一些。"
說乾就乾。李銘立即召集眾將領,開始製定新的發展計劃。
"首先是擴建營地。"李銘指著地圖說道,"要建新的營房、馬廄、倉庫,還要擴建練兵場。"
"其次是擴充軍備。"陳武接口道,"現在我們有錢了,可以購買更多的武器裝備。特彆是那些好馬,一定要多買一些。"
"還有後勤保障。"吳用補充道,"要擴大農田麵積,增加糧食產量。同時要擴建作坊,提高自給能力。"
李銘滿意地點頭:"不錯,你們都想到了重點。不過最重要的是人才培養。再多的錢,如果沒有人才,也是無用的。"
於是,一個係統的人才培養計劃開始實施。首先是軍事人才的培養。李銘讓陳武挑選一批有潛力的年輕人,專門培訓軍事指揮能力。
"記住,打仗不是單打獨鬥。"李銘對這些未來的軍官說道,"要學會統籌全局,要懂得用兵之道。"
同時,各個作坊也開始擴大規模,招收新的學徒。王鐵匠的兵器作坊更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不斷創新改進武器裝備。
"大人,您看這個。"一天,魯小方獻上一件新式鎧甲,"這是我們根據實戰經驗改良的,既輕便又結實。"
李銘試了試,發現確實不錯。立即下令大量生產,優先裝備一線將士。
商業方麵的發展也很快。曹家在寨裡開設了商鋪,帶來了很多緊俏物資。其他商人見狀,也紛紛前來洽談合作。
"大哥,現在每天都有商人來談生意。"李陽彙報道,"他們說我們這裡有規矩,做生意特彆放心。"
李銘對此也很滿意:"這很好。不過要記住,商業發展不能影響軍事訓練。該操練的時候還得操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