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熊洪說的沒錯,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這些人身上大部分都隻有一小塊獸皮包裹著下身,不是為了遮羞,而是這處最脆弱的地方很容易在行動中被各種樹枝、荊棘劃傷。
而要是再待上一段時間,天氣開始下雪,那就更難行動了。
現在的原始人,身上都有一些濃密的毛發,能夠起到一些保暖的作用,但也僅此而已。
經過長達半夜的討論,熊洪等人終於定下來這幾天的休養計劃以及接下來的回家計劃。
這十天時間,以熊部落的20名族人為骨乾,從200多人中挑選出來身體條件相對好一點的40人,用以老帶新的辦法,分成4隊,分彆負擔起捕魚、捕獵的任務,為回家的路上保證有充足的食物。
剩下的人中,再挑選出40人左右,在周圍相對安全的區域,采集一些野菜、野果、樹根等能用的東西。據熊洪觀察,這裡還是有一些樹林裡的鬆子、橡子以及板栗等可以收獲,雖然分散了一些,但認真搜尋,還是能得到不少東西的。
剩下的100多人,在體力恢複差不多後,還是要乾一些活,而不是直接躺在帳篷裡——既然能夠走到白骨洞,那說明身體體能還是可以的,而且光睡覺不運動,也沒辦法提升體能的上限。
所以熊洪也給他們找了個活,就是用堅硬的石頭去砸石頭,砸那些從白石部落運回來的灰白色的石頭。
剩下的族人管理,熊洪火線提拔了最早加入進來的骨餘等人,他們對這些部落相對更熟悉,也對熊部落有了一定的了解,正適合做這些事情。
從白石部落運回來的石頭,就是錫礦石。
錫礦石通常與其他礦石伴生,這其中就很可能有鐵礦石或者銅礦石,但熊洪從這種極易辨認的礦石中並沒有發現這兩種金屬的蹤跡。
錫礦石有很多種,眼前這塊就像是一個堅硬的岩石外殼,裡麵包裹著幾個呈結晶狀分布的石柱,閃著金屬的光芒。
這些錫礦石很容易提煉,隻要將破碎成小塊的礦石放在木炭堆旁邊,甚至不需要用坩堝來煆燒,木炭就會把裡麵的錫礦給還原成單質錫,融化後去掉雜質再澆鑄成錠後,就能得到純度相對較高的錫塊。
錫質地較軟,熔點較低,大概230度左右就會融化。而且它的可塑性強,在後世有各種表麵處理工藝,能製成多種款式的錫器。錫器平和柔滑的特性,高貴典雅的造型,曆久常新,曆來深受貴族人士的喜愛,金屬錫無毒、不易氧化變色,具有很好的殺菌、淨化、保鮮作用。
而熊洪要趁著這段時間,多帶一些錫錠回去,跟羊部落那邊開采出來的銅礦石,按照一定的比例融化後,就能得到更加堅硬的青銅。
雖然部落現在有鐵器存在,但青銅器還是能夠作為金屬工具的補充。
鐵器太難製取了,即便是有爐子有煤礦,但每次開爐能得到的鐵水實在不多,十斤鐵礦石能得到兩斤半的鐵水就已經相當可以了。而隨著部落規模的急劇擴大,對金屬工具的依賴和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難以提升的鐵水的產量,隻能先用青銅來代替。
現在整個熊部落有2000來號人,再加上這裡的200多人,能夠參與農業生產的幾乎有七成,這些人不能再用石製的工具或者徒手吧?而鐵製工具經過這幾年的積累,其實多餘的也不多,所以熊洪也隻能將主意打到青銅器的身上。
部落裡已經有不少地方用上銅了,包括各個車輛的車軸處,銅與銅之間的摩擦力要比木頭與木頭要小,而且更耐磨一些,抹上一些油脂之後,更加順滑。
好在錫礦的提煉並不複雜,這些不能乾重體力活的族人,也能拿著石頭坐在山穀中間,用堅硬的石頭把錫礦石給敲碎。緊接著,將破碎後的小石頭放到陶罐裡,下麵點上炭火。
錫的熔點很低,沒過一會兒,陶罐上麵就漂浮了一層雜質,把這些雜質給撇出去,再將陶罐裡麵的金屬液體給倒入模具裡,去掉底部的雜質後,冷卻後就能得到一塊金屬錫。
因為天氣變冷,錫會在13度以下變得發灰,甚至在更冷的時候變成粉末狀,所以,這些錫塊被放在木框中,防止凍碎後遺失。
“這些車輛怎麼樣?還好製作嗎?”熊洪來到樹皮的旁邊,看著這幾個學過木匠的族人,“車輪是不是有些問題,推起來怎麼歪歪斜斜的?”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