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今天主要不是跟你說這個記賬辦法的,我還有個東西給你,正好也跟記賬有點關係。”
熊洪從“辦公場所”所在的竹簡架子上掏出一個長方形的木框,個頭不算大,隻有正常的中號書簡大小,上麵密密麻麻放著十幾根細木棍,四周由木條做成的框體圍住,每根木棍排列整齊,上麵穿插著一些的木頭珠子。
“這是?”
熊巫第一眼見到就感覺非常好奇,連忙接過去在手中擺弄著。
“這個叫算盤,現在你不是用算籌比較多嗎,其實這種算盤跟算籌的使用差不多,都可以幫你記錄或者計算數字。”
在很早以前,部落就有計數的方法,基本上是用結繩計數或者用石子來計數,比如捕獵到多少獵物,就打多少個結,或者擺放多少石子。
但隨著熊洪的到來,這種辦法很快就“落伍”了,因為獵物變多,食物的種類也變多,原先手指加上石子的辦法根本就沒辦法進行計算。
所以熊洪給熊巫設計了算籌——就是一捆兩百多根的小柳枝,用來表示數字和計算。
算籌的計算能力,不僅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如果用的好,還能用於平方和開方——當然你一個原始部落要開方乾什麼,這個隱藏的功能熊洪就沒有交給熊巫,隻是將相關的概念大致地跟熊木講了一遍。
不過算籌也有自己的缺點,這導致除了熊木和熊巫等少數幾個人對這種計算比較熟悉,剩下的都隻能拿著小木棍發呆,或者隻能乾一些加減的運算。
算籌的使用很不方便,一個數字最多要五六根來表示,雖然熊部落現在普遍使用的是十進製,用算籌表達出“09”的含義,但擺放起來,算籌占地麵積就大,很容易弄亂;
並且算籌這種計算方式,過於複雜。因為算籌數量多,擺放起來的速度就慢,而且數越大,擺放起來就越複雜,計算的難度、數字的記錄要求也就隨之增長;
在現在的熊部落,算籌計算的方法,還是有一些運用的空間,它至少大大緩解了一些關鍵產業的計算難題。不然每個隊長掰著手指頭去進行加減運算,那也太耽誤事情了。
“原來如此,這種構造,用算盤上麵的竹子來代替算籌,避免了算籌丟失、擺放位置混亂的問題,算起來也就更快一些。”
熊巫拿著算盤,愛不釋手,滿眼都是對知識的渴望,“那這個算盤,該怎麼使用?”
如果使用算籌,部落的計算——加減法,都是從右往左進行計數並計算,而乘除法,則正好反過來。
而使用算盤,乘除法則跟算籌一樣,但加減法,則是從低位到高位進行逐位計算,也可以由高位開始,再進行補位計算。
當然對熊洪來說,珠算的方法雖然他不太懂,但大致的使用方法還是知道一些的,而這些基本的計算,就完全夠熊巫入門了,剩下的,就由部落的“人才”們,一點點地補充完整吧。
“你看這中間有根橫杆,上麵兩顆珠子,下麵五顆,最上麵和最下麵的這兩顆,是為了防止竹子丟失的,不代表什麼數字。”
熊洪用右手拇指快速地撥動著算盤上麵的木珠,發出“啪啪”的清脆響聲,“橫梁上麵的這一顆,代表五,而下麵的四顆,則隻代表一,這樣,就代表數字八。”
熊洪將橫梁上麵的算盤珠子往下撥,下麵的珠子往上撥了三顆,“看到沒,這就代表八。”
“這每一列,從最右邊開始,代表不同的位數,比如這裡,是個位,這裡就是十位……”
“怎麼計算?你看……三下五除二、二一添作五這些口訣,就是說……”
“還有乘除法,乘除法的方法是這樣的……”
一個下午,熊洪認真地給熊巫普及算盤計算的知識,而熊巫學起來也很快,隻用了半天的時間,便學會了如何用算珠表達數字,還可以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甚至乘除,也掌握了一部分。
讓熊洪不禁感慨,自己學了好幾年都沒把珠算學明白,而熊巫隻是學了這大半天,就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這太讓人不平衡了,熊洪不由的想起了一句話:努力在天賦麵前,真的一文不值……
“好東西啊,有了這玩意,部落的計數和算術就不用那麼複雜了,”熊洪抱著算盤,雙眼放光,“還有什麼計算方法,都說一遍,或者記錄下來,我還能再學一學。”
“沒有了,真沒有了,你先把今天的給好好學一下吧,回頭我把相關的口訣都寫下來給你。”
熊洪笑著搖了搖頭,“明天我們出發後,巫你就可以將那些有‘教授’銅牌的、巫師隊、各個隊長召集起來,教大家學習這個算盤該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