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就是這麼想的,”熊巫點點頭,這種能夠顯著提高計算速度和記賬準確度的工具,自然不可能隻留在自己手上,而是要在整個部落進行推廣。
熊洪放心地點點頭,這些道理根本不用怎麼講,巫會自己處理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不由讓他想起了幾天前,他找熊木製作算盤的場景……
在製作算盤的時候,熊洪還讓熊木研究了一下簡易的鑽床。
隨著部落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形狀的木製零件也在不同的地方運用,越來越需要一種能夠規格統一、批量快速生產的方法。比如這種算盤珠子。
算盤的結構很是簡單,但製作起來最難的地方,就是對這些珠子的打磨,一開始熊木沒有經驗,帶著族人先將一小根圓木給鋸成一個個“小圓餅”,然後再對這些小圓餅進行鑽孔,鑽孔後還要進行打磨、拋光,接著再塗抹上桐油,防止表麵開裂……最後才是組裝。
雖然製作的流程中有些方麵可以省去,但對熊洪來說,讓族人大量地使用算盤,才能更好地推廣計算的方法,這種生產速度,不僅拖累了正常的木工生產,還達不到熊洪的推廣需求。
本來製作這種算盤,就打算讓熊木抽空製作的,這下好了,整個白天什麼也不做,一天也做不出來幾個算盤珠子。
“你這樣……”熊洪看不下去,便出手指導,“先挑選一根半米長的細木棍,這根木棍要筆直的,不能有彎曲,然後豎直固定住。”
“接著用弓鑽,從上往下進行鑽孔,當然最好要鑽直一些……”
“等這根木棍鑽透了,再鋸下來打磨,速度是不是可以快一些?”
熊木直覺得這種辦法有些複雜,但這種思路卻是極好的,於是開口說道,“族長,這樣的鑽孔方法,怕是很多工匠都不會啊,尤其是這根木料也太細了,而且鑽出來的孔,還要保證處在這根棍子的圓心處,不然製作出來的珠子,就會偏移。”
熊洪點點頭,正如熊木所說,這種原理還是可以的,但他沒考慮到族人的技術水平,這種鑽孔對他們來說有些過於複雜,且操作起來也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容易,這不比後世,有各種車床。
嗯?車床?
雖然熊洪前世學的並不是什麼機械專業,也分不清什麼是銑床、刨床,但受各類穿越小說的影響,對各種“工業母機”的概念卻很是熟悉,甚至還去查閱過相關的資料。
而部落現在有沒有使用這類器械的可能呢?
有的,比如安裝在部落圍牆裡麵的水力破碎機,就是一種利用水力和棘輪結構、擒縱裝置組裝起來的,算是一種利用重力破碎礦石的裝置;還有連機水碓,一根旋轉的木軸,帶動不同的擋板,從而帶動水碓運動,敲碎石臼中的粟籽;還有斜織機、腳踏脫粒機等等,另外還有才建造出來的起重器械、吊裝器械等等,部落實際上已經從單純的人力開始往畜力和水力運用上麵發展了。
如果有這樣一種器械,它可以帶動一根反複鍛打後製成的鋼性鑽頭,沿著一個軸線快速地旋轉,是不是就可以將一根圓木,在圓木的圓心線上開一條孔?
再有一種器械,它可以夾住這根已經鑽好孔的圓木快速地旋轉,而在旋轉的過程中,每隔一段距離,比如正好一個算盤珠子的寬度,就用一個小刀在圓木表麵切削,等切到一定深度,是不是就能直接將珠子給切下來?
或者還有一種器械,它可以帶動木桶裡的碎石、細砂旋轉,將切削下來的算盤珠子放到裡麵,就不用人工操作,任由碎石細砂打磨表麵,去掉木屑或者毛刺。
……
熊洪越想越興奮,也不顧熊木,便立刻回到宗廟,趁著腦袋中的記憶還很是清晰,在紙上將這幾種器械的原理給畫了出來。
“弓轆轤”技術,就是古代的鑽床技術,熊洪設計的方案中,在兩根立柱上架個橫梁,再從橫梁上向下懸掛一個能夠旋轉的錐子,然後用弓弦纏繞帶動錐子旋轉,這樣就能在木頭石塊上打孔了。
這種器械可以給薄一點的木板進行打孔,而熊洪更進一步想到,可以用腳踏的方式,來設計這些器械。
於是圖紙又被他揉成一團扔到一旁……
一夜未眠,但精神依舊亢奮的熊洪,終於在雞鳴之時,拿出了三張圖紙,看著手中線條分明、各種結構介紹詳細的圖紙,饒是熊洪,也露出了自得的表情。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