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車的內部結構,他也是知道的,之所以要劈開,他是想驗證一下,風到底來自風扇車內部,還是外麵,為什麼隻要一直搖動手柄,就一直有風?
另外,不拆開的話,就很難看到這些粟籽在風扇車裡麵,是經過怎樣的一個篩選過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突然,他注意到一個現象。
風扇車側麵的擋板被拆掉後,露出了裡麵的機構,正如熊傑所掌握的,裡麵並沒有太複雜的地方,純粹就是幾塊圍繞著橫軸旋轉的木塊,製造出來的風力,並利用風力,吹動不是很飽滿的秕穀和雜質。
而熊傑看到的,就是底下用於收集粟籽的有些長,甚至在秕穀還沒有被吹遠,就掉到了擋板上,跟飽滿的粟籽一起流到出口。
“啊,在這裡!”
熊傑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他看著那塊擋板,尤其是在搖動手柄的時候,粟籽就被風吹成兩個部分——飽滿的掉落近一些,而秕穀就掉落的遠一些。
但由於擋板過長,且沒有在中間分隔開,被分開的秕穀在出口附近,又重新跟粟籽混合到一起去了。
知道原因,那如何改進就方便多了。
擋板過長倒還好,就需要減掉一點,雖然有可能會造成飽滿的粟籽濺出去一些,但對於節省的時間和精力來說,一切都很值得。
而在這個擋板中間再加一塊垂直的木板,將風扇車出口擴大,或者分成兩個出口,這樣遠一點的出口出來的就是秕穀,另一個則是飽滿的粟籽,這樣一來,就能很輕鬆地將粟籽給分開了。
熊傑為了考慮風扇車的通用性,還對裡麵的扇葉進行了改進,不僅可以用於粟籽、油菜籽這些顆粒小的作物,甚至各種豆類也能用這種辦法篩選出來。
“這個是……”
熊果看著眼前這個造型跟風扇車幾乎完全相同的風扇車,不知道熊傑要搞什麼。前兩天才拆掉他們一個風扇車,雖然又重新裝上了,但用起來怪怪的。
熊傑送給水磨坊的“禮物”,就是眼前這個雙出糧口風扇車。
顧名思義,這種風扇車在原來一個出糧口的基礎上,又加裝了一個出口。
兩個出口靠的很近,在搖動風扇車的時候,一把粟籽被分成了三個部分:雜質、秕穀和飽滿的粟籽,而除了雜質外,秕穀和飽滿的粟籽,都會彙集到擋板上。
但新式器械將這個過程分成了兩個部分,質量好的粟籽就會被分到靠後的位置,而秕穀,就會被風吹到第二個出糧口。
熊傑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不斷修改和嘗試,眼前的這架新式風扇車才終於做好,擺放在水磨坊這裡。
由於跟之前的風扇車並沒有太大的區彆,操作起來難度也不算大,所以這些舂米的族人們,很容易就上手了。
舂米的時候,大家都對這種新的工具歡迎很是熱烈。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改動,但是效果卻非常明顯,飽滿的粟籽和秕穀很輕易地就能分開,即便仍舊會混合一些,但數量已經很少了。
況且,這些秕穀也不會浪費,會被投放到牲口圈中,或者灑到小樹林裡,讓那些雞鴨們去吃。對於這些牲口,即便是秕穀,也是很好的食物來源。
……
明觀院的名氣迅速地在部落裡傳開了,得知熊木和熊傑這段時間設計出了新船、解決了秕穀分離的難題後,部落裡各個工坊的負責人,都帶著問題來到明觀院,讓熊傑幫忙解決。
熊木機智地躲在造船坊,以協助建造船隻的名義留在那裡,整個明觀院,隻有熊傑帶著幾個族人做一些總結的工作。
他記得熊洪說的話,要在每解決完一個難題後,仔細回想解決的思路和發現解決辦法的原因,這樣總結後,完整地記錄下來,就能讓其他人也能知曉自己考慮問題的方式。
但總結還沒來得及做完,找上門來的隊長們就一個接一個,好在熊洪族長出麵,讓他們回去按照一定的要求,把遇到的什麼問題、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都給寫清楚,然後再送到明觀院來。
這裡畢竟是熊洪準備建立的“科研機構”,任由這些隊長們插隊乾擾研究進程,這可不成。
熊洪最近在準備前往南方的物資和隊伍。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