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長,你上次跟我說的這種爐子和煤塊,我們已經製造出樣品了,你看是否達到使用的標準?”
土塵沒想到族長也會親自到這裡來,連忙擦了擦手,上前跟熊洪彙報著近日的研究成果。
“你們的樣品,我都看了,非常不錯,煤塊燒起來沒有多少煙味,產生的熱量也穩定,燃燒的時間也更長,還有這些爐子,製作出來也不錯,不僅可以在上麵煮東西,還能燒水,取暖。”
“是的族長,按照你的意思,爐子外殼用竹木圍成一圈,可以用來烘乾一些鞋襪,冬日使用的話,效果會更好。”
“嗯,既然如此,那就大量製作吧,尤其是煤塊,最主要的東西就是這些。”
熊洪之前的打算,是在本部以及淩河的諸多村子裡推廣使用這些爐子,順便將煤塊也推行出去。但是看到爐子的便利之後,熊洪覺得,在冬季來臨之前,多製作一些,給遠在東邊的熊皮他們,以及臨海營地也送上一些。
畢竟這些地方,也是熊部落的地盤。
如果有可能,還準備給其他諸部也送上一些,當然,需要他們拿人口或者其他物資來換。
“這些爐子製作的成本如何?”熊洪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要想對外售賣,首先要了解,製作它需要多少材料,多長時間。
“一個爐子,需要一截三米長的竹筒,或者三十片小木片;然後是中間的填充物,大部分是泥土、煤灰,中間的燃燒室,就是一根陶管,底下幾根短短的青銅棒,還有一根青銅火鉗,外加一個提手。”
土塵將爐子所需要的材料說了一遍後,掰手計算到,“算上製作的時間,差不多需要一個時辰,才能做好一個。”
熊洪點了點頭,這跟他的預料差不多,“也就是說,這一個爐子,算上材料和人工,差不多要花費30銅幣?”
“是的族長,反而是煤塊,價格會低一些,一個銅幣就可以購買10塊。”
由於部落開采的都是幾乎露天的煤礦,煤礦的品質也比較好,再加上開采的經驗比較豐富了,今年又補充了來自臨海營地的一百多個青壯俘虜,所以部落的煤炭供應還是非常穩定且充足的。
“一百斤煤粉,再混合上20斤的黃土,加上一點石灰石或者其他東西,就能製作出70多塊的煤塊。”
“不錯,生產方麵,有什麼問題要解決嗎?”
土塵和牙黑對視了一眼,要說難題,的確是有,而且好像處處都需要迅速解決,但真要讓他們說,其實部落能提供的已經都提供了。
熊山冶煉坊那邊的煤炭不能斷,各個工坊現在也沒有空閒的人能抽調出來,其他配件尤其是模具還比較缺乏,最主要的,是原料的運輸和成品的運送。
“……族長,這些問題倒是不少,但也不是現在好解決的。不過我和牙黑有個想法,要是能成,比原來的好上不少,就是不知道該不該說?”
土塵有些猶豫,畢竟是熊洪族長親自交待下來的任務,結果這幾天沒有動靜不說,還說熊洪族長的安排有問題,那豈不是惹族長生氣嗎?
“但說無妨,隻要你們有想法,直接說出來就是。”熊洪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小氣,隻要是能夠提升部落生產力的方法,就算是讓熊洪挨罵,那他也願意。
聽著土塵兩人的建議,熊洪忍不住頻頻地點頭,以示對兩人的提議表示支持。
兩人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反其道而行。
原本從煤礦開采出來的煤炭,會先運到冶煉坊,再被送到部落圍牆這裡,距離不算太遠,但總歸會浪費一兩天的時間;而土塵的建議是,將生產煤塊的任務,直接放到煤礦上,這樣就減少了對煤炭的運送壓力;
這個方法倒是可行,煤礦距離冶煉坊大概十裡的路程,其中一半的路途鋪設的木製軌道,運送量很大,每天差不多都有個10002000斤運到軌道終點。
軌道終點是一處小山穀,這裡白天的時候,會有一隊約50人的俘虜,在20人小隊的帶領下,在這裡卸煤,將來自部落的運載車輛裝滿。
道路運輸的重量就少了很多,以至於到現在,臨時堆放煤炭的地方,煤塊都堆成了小山一樣。
“我的想法就是,在這處山穀搭建幾間草棚,這裡有一處水塘和溪流,離磚瓦坊也不算遠,取土也方便。”
土塵越說越開心,仿佛已經看到了這處山穀投入使用的景象,“這樣一來,從這裡就可以直接生產煤塊,一車還能拉個四五百塊呢。”
熊洪點點頭,一塊蜂窩煤的重量,差不多兩斤多一點,一輛八百斤的車輛,差不多可以拉四百來塊,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從這裡直接拉到冶煉坊兩個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