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容易導致斷軸、崴腳的‘筷子懸掛’,誰用誰就是黑心車企。
穿越來到這個世界,從零開始造汽車。
趙瑞龍當然要吸取另一個世界,某些車企的慘烈教訓。
肖金驊蹲在車前,仔細看了看後,由衷感慨道:
“為了造好咱們龍國第一款混動汽車,您們真是用心良苦啊!”
趙瑞龍聳了聳肩。
“沒辦法,西方在汽車工業領域,起步比咱們更早、技術實力比咱們更強,而且質量控製、品牌影響,也是咱們沒法比的。”
“作為追趕者,咱們要想在汽車市場分一杯羹,就不能粗製濫造,必須先把質量、性能和配置搞好,將來才能用性價比的優勢殺出血路。”
肖金驊略略點頭。
剛要站起來,卻忽然不對勁。
“哎,這個是前保險杠嗎?”
“這是防撞梁,而且又寬又長,還是日字結構,鋁合金材質的,車子尾部還有一根,能大幅提高咱們這款車的安全防撞能力。”
“那這幾個連著線纜的小黑餅,又是什麼呢?”
“這是咱們研製軍用雷達某科研所,負責研製的超聲波雷達探頭,車身周圍分布了很多顆。”
“這什麼用?”
“用來預警的,比如你倒車、變道的時候,它探測到車輛容易與其他物體發生碰撞,就可以提醒你小心注意。”
“那這個更大一點的呢?也是雷達嗎?”
“也是,不過它是探測精度更高的毫米波雷達,有了它可以讓車輛更準確感知周圍環境,從而具備實現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碰撞預警等高級駕駛輔助功能。”
肖金驊一怔。
一輛汽車而已,有必要搞得這麼先進嗎?
而且還是讓軍工科研所,負責研製雷達。
技術層麵上,自然問題不大。
人家都能給戰機、戰艦和地麵,各種武器裝備,研發不同用途和功能的雷達,研製汽車上用的,自然是小菜一碟。
不過從經濟層麵來講……
讓軍工科研所搞民用產品,似乎有那麼一點不務正業。
但轉念一想,要是汽車銷量足夠大、雷達裝車量足夠多,就能賺到不少錢。
有了足夠的資金,不就可以反哺軍工項目的研製?
“不錯不錯,真不愧是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之一啊!”
肖金驊連連點頭讚賞之餘,起身來到車旁。
“趙總,這方向盤前方,怎麼有個小凹坑呢?”
“那是hud抬頭顯示係統,用的是戰鬥機上麵的技術,隻不過閹割處理後,隻投射顯示一些簡單的信息,方便車主不用低頭也能看到關鍵數據。”
肖金驊唇角微顫。
好家夥,戰鬥機上麵的技術都搞來了。
“那車裡中控台的位置,怎麼還裝了個小屏幕?這是可以放碟片的車載錄像機嗎?”
趙瑞龍再次搖頭。
“不是,你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小型電腦,通過各種軟件,可以實現車輛控製、影音娛樂、車載導航、倒車影像顯示等功能。”
說到這兒,趙瑞龍指了指車尾。
“咱們在車尾裝了攝像頭,在倒車的時候可以將影像實時呈現在這屏幕上,那些車技不熟練的司機,就不用害怕倒車時發生碰撞了。”
肖金驊瞬間眼前一亮。
“這個功能好啊!”
“要是能單獨搞一套倒車影像係統,我一定把家裡所有車都改裝了。”
“那樣的話,不管是我爸媽,還是我女朋友,他們自己開車出門,就不容易停車時候撞壞車屁股了!”
“不過你剛才說的車載導航,又是什麼東西?難道你在行車電腦裡,載入了地圖數據,讓車可以根據目的地導航?”
趙瑞龍微微搖頭。
“光是有地圖數據哪兒夠?沒有定位,車子怎麼知道它自己在哪兒,又該往哪兒走?”
“而為了解決定位問題,咱們是跟航天科工集團、華偉通信等企業合作,打算用基站定位與衛星導航的方式來實現。”
“也就是說,車輛不僅具備移動通信功能,可以和附近基站交換數據,推斷自身位置,還可以接收咱們的北鬥導航衛星信號。”
肖金驊有點懵逼。
造個汽車而已,航天企業都參與研發,連北鬥衛星導航係統都用上了?有這必要嗎?
不過仔細想一想,肖金驊瞬間豁然開朗。
遙想當年某場大型軍事演習,米國突然關閉了他們的衛星導航係統,搞得龍國不少導彈都脫靶未能命中。
再加上米國人不止一次使壞,故意發送錯誤的衛星定位數據,曾導致多艘龍國的貨船在海上迷失了方向。
為了確保自身的國防安全,也為了惠及廣大民生、滿足國民經濟需求,龍國痛下決心打造北鬥衛星導航係統。
肖金驊知道衛星導航要足夠精準,就必須要研製發射數量足夠多的衛星,才能確保全球覆蓋,且信號穩定、定位精準。
那麼……
要造一顆顆價格不菲的導航衛星,還要一次次用運載火箭發射到外太空,絕對是花錢如流水。
如果單靠財政撥款,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建成投用,但走軍民融合路線就不一樣了。
不管是接受社會資本的投資,還是賣民用級的導航終端或導航數據,都能獲得不少的收入,極大的減輕研發和運營壓力。
而且能在環境惡劣外太空,持續工作數年之久的導航衛星,本身就是集高科技於一體,有大量的技術其實都可以投入民用。
比如衛星在太空中,隻要能源供應就是靠太陽能電池帆板。
被陽光照射的時候發電,沒有陽光的時候就靠自身的電池供能。
那麼連溫差變化極大、能量輻射極強外太空,都能持續穩定工作的這一整套發電、儲能、控製的係統,用來搞電動汽車,又有何難?
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為了研製出性能先進、質量可靠的導航衛星,本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攻克大量的技術難題。
那麼將一些能轉化為民用的技術,應用於工業產品,既能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技術性能,又能為自身賺取一定的經濟收益,避免經費不足。
如此雙贏的舉措,何樂而不為呢?
想到這兒,肖金驊再也不敢低估,眼前這輛毫無美感的混動汽車。
乍一看,像是東拚西湊、粗製濫造的一坨工業垃圾。
但現在才知道,這尼瑪到處都是高科技。
其中不少還是軍工級甚至航天級的。
想到這兒,肖金驊忽然轉身。
目光熱切的看向趙瑞龍。
“趙總,我真是太好奇,這款車凝聚了那麼多高科技,到底開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
“有可以試駕的試驗車嗎?我特彆想開出去溜達幾圈,體驗一下它到底有多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