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婆婆已經將磨好的米漿抬進廚房。
但是下一步要做什麼,她不知道了,姑娘沒與她交待過。
各色糕點她都會做,米糕自然也不在話下。
但是姑娘要做的這種米糕,似乎與她們平日裡做的法子不同。
正躊躇著要不要進去叫一下,溫梨走了出來。
她立刻將木勺遞過去,笑著問:
“姑娘,按照您的要求磨了兩遍,您看看。”
溫梨接過她遞過來的木勺,舀起來看了看米漿的細膩程度。
效果不錯。
“婆婆,去取一隻乾淨的木盆來,把木漿倒一半進去。”
孫婆婆照做,立刻給她取來木盆。
溫梨徑直走到架子上取來前兩日發好的老漿,因著今日要將它拌到米漿中幫助米漿發酵。
她昨晚刻意給老麵加了水,擱置在架子上繼續發酵一晚,今日剛好能用。
舀半勺老漿加到米漿中攪拌均勻,取一塊麻布蓋住,放置到灶頭溫暖一些的地方去發酵一會兒。
剩下的半桶米漿,她打算做點不一樣的吃法。
溫梨舀了半瓢清水倒進剩下的米漿桶裡,將米漿攪拌均勻,再加少許鹽和少量菜油,拌勻。
孫婆婆一生起灶火,往大鍋內燒一鍋水,再將一隻還未用過的銅盆洗乾淨放到水中。
在盆中刷上一層油,舀一勺米漿均勻灑進盆中,讓米漿隔水蒸到變色。
第一層蒸熟後,無需起鍋,接著繼續加第二層米漿。
一直加到最後一層,讓最後一層米漿蒸的時間長一些。
等蒸熟後起鍋,端出來放置一邊晾涼。
若米漿還有得多,繼續重複剛才的步驟。
等涼透後,用刀在上麵劃幾刀,切成小方塊,放到一旁備用。
直到所有米漿都做完,再配上自製蘸水或蒜蓉醬,撒上一些花生碎或蔥花就可以開吃。
這是現世時,奶奶經常做給她吃的一道小吃食——簸箕炊。
若在夏天吃上這麼一碗,保證鮮辣爽口,非常過癮。
冬天一般都吃熱乎的,很少有人在這個時候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