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以為。
他這是在搭建架子,為後麵使用氫氣和檢修做準備。
一直到陸離將整個架子,搭建到了三米高的樣子,並且將之前雕鑿和打磨好的柏樹。
一條條的搬到架子上麵。
按照他設計好的排列順序,將控製區的地麵框架,給組裝和搭建起來。
他使用的是梯形結構。
就是將兩根比較粗壯的木頭,作為梯形結構兩邊的主體,然後在上麵開出了一些卯狀結構的小槽。
可以將梯形結構中間的小柏木,一根根的固定在上麵,形成一個正方形的結構。
而兩邊的主體柏木兩端。
也早早的就預留出了,可以連接上一條樹立起來,固定在上方木梁上柱子的卯榫。
這樣哪怕不用鐵鏈進行加固。
僅憑木頭柱子本身的拉力,都足以讓下方梯狀的木架,從整個結構中脫離出去。
哪怕有可能,也需要樹立起來的木頭柱子,出現了斷裂的情況才行。
“等等……我沒有看錯吧?陸神不是搭建的一個,用來連接橡膠軟管的架子麼?怎麼我看它更像是木屋來著?”
“咦?你也這麼覺得麼?我還以為就我這樣感覺呢,特彆是這些木頭的材料,和下方的那些架子木,這是非常明顯的區彆……”
“對對對,構造方式也不一樣,下麵的架子陸神搭建得有多敷衍,上麵看起來像木屋框架的木頭,他弄得就有多仔細。”
“那啥,陸神不會是打算,在這個氫氣囊的下麵,加裝上兩個類似水庇護所那樣的木屋吧?”
“霧草?!可這東西不是一個裝氫氣的容器麼?陸神在下麵搭建木屋乾啥?彆說他還想乘坐這東西,像熱氣球那樣飛上天吧?”
“這個應該不能吧,這個東西裡麵裝的是氫氣,哪怕它擁有巨大的浮空力,也不可能像熱氣球那樣,可以通過調整空氣的溫度,來改變浮力的大小。”
“也許……陸神隻是單純的打造一個,可以在氣囊下麵使用氫氣的屋子,並不是想讓木屋和它一起飛上天。”
很快直播間裡麵到觀眾,就徹底的分成了兩方,在彈幕裡裡麵七嘴八舌的爭論起來。
一方認為陸離是想要製作出一個,和水上庇護所類似,可以飛到天空之中的庇護所。
而另一方則認為。
陸離隻是單純的想在氣囊的下方,弄出一個方便使用氫氣的木屋。
畢竟氣囊的位置,距離陸離修建的那兩處庇護所,差不多有五六十米的距離。
用橡膠管道將氫氣,從氣囊這邊引導到庇護所,光是橡膠軟管都要弄個幾十米。
而且橡膠軟管太長了,一旦出現漏氣什麼,尋找起來也會比較麻煩。
完全沒有在氣囊的下麵。
搭建兩個木屋來得輕鬆和方便。
這樣哪怕是使用黃銅,製作出來的金屬管道,也不用擔心會耗費多少的時間。
而且。
陸離剛好就有現成的材料。
在製作電解裝置的氣管時,陸離就製作了不少,包裹著橡膠的黃銅管道。
這樣哪怕是出現漏氣。
也可以通過檢查黃銅管道,使用橡膠連接的接口處,就可以非常快速的尋找出來。
效率和速度絕對杠杠的。
甚至就連張光明也是這麼認為的。
畢竟在這之前,他就已經設想過類似的情況,並且成功的將其給排除和否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