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義滿於五年前囚禁天皇,被封為征夷大將軍,最信任的有七個人,三管領四職,共七個大名,其中五人對大魏頗有敵意,與源義滿共進退,有兩人倒是沒表明態度,也許能爭取爭取。”
“源義滿有兩個兒子,長子二十有七,次子十五,看起來是長子會繼承他的一切權力,但源義滿又有些寵愛幼子也許能稍加挑撥,讓其家宅不安,雞犬不寧,最好是能掀起一場奪嫡之爭”
冬日的海麵上,一艘小船順流飄蕩,溫暖的船艙內,徐縉一邊烤著火,一邊拿著關於倭國的情報皺眉思索,不時在一旁的宣紙上落下幾筆。
他出海已經有兩天了,那天在碼頭和顧懷商議完後,他不帶一兵一卒,隻帶了一個懂倭話的老仆就匆匆出海,從錢塘到倭國的海路已經有無數商船走過,除了迎頭撞上襲來的倭寇外沒什麼風險,再走上幾天,他就能進入倭國了。
可進入倭國之後呢?這一行實在有些冒險,堪稱九死一生,無論是被倭寇堵在海上,還是被倭人發現魏人的身份,再或者是要聯絡的那些諸侯腦筋一轉把他當成投名狀送給源義滿
但徐縉自從絕了科舉的心思後,就已經不怕死了,老夫老母過世,又無妻室子嗣,唯一還值得留戀的就是那棟老宅,他隻在意自己能不能死得史書留名,成為那位靖北侯故事裡一個繞不開的配角。
他要把倭國玩弄於股掌之間。
船又走了五天,在倭國的一處角落港灣裡靠岸,大魏前些日子派入倭國的諜子已經在岸邊守候,見到這個單薄的書生後,他拿出了一疊情報,一包倭國的錢財,然後就轉身消失在了密林裡。
徐縉打開了情報,看了起來。
事實證明這些諜子在倭國打探得還不錯,或者說是倭國舉國為寇後沒有刻意防備零星的魏人,所以才讓他們用金銀開路,獲得了很多倭國內的情況。
如今的倭國由源氏幕府代天皇統治,但內部仍有二十多個不聽調不聽宣的諸侯,小的諸侯控製的也不過就大魏的一縣之地,最大的也不過一個臨安,幾千人拿著原始的武器在戰場上衝殺,就敢號稱戰國時代,實在是讓徐縉看得有些啼笑皆非。
畢竟整個倭國還沒兩浙大,把這裡的戰爭放到大魏也就是兩縣青壯的鬥毆,而在倭人的嘴裡卻成了名將輩出刀光劍影,透著英雄氣概的時代。
在源氏幕府,除了源義滿外還有三個庶家,細川、山下、田山三氏,輪流擔任著幕府征夷大將軍的輔佐人,類似於處理內政後勤的文官,號稱三管領;在三人之下還有赤色、山名、京外、門鬆四家,輪流擔任侍所頭人,也就是四職,主要負責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