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的朝會,金碧輝煌的大殿內氣氛凝重。
文臣崔顥整了整自己的官服,然後穩步出列。他恭敬地向秦皇嬴安行了一禮,隨後高聲奏報:“陛下,微臣懇請陛下立洛陽為副都。”
秦皇嬴安聽聞此言,微微坐直了身子,陷入沉思。他的目光深邃,心中權衡著這件事情的利弊。
文臣江革一聽,皺起眉頭,立即出列反對:“陛下,微臣以為此舉不妥。我大秦以鹹陽為都,此乃國之根本。若立洛陽為副都,恐會分散朝廷的力量,降低朝廷中央的權威。”
文臣龍方等也跟著出列,附和道:“陛下,江大人所言極是。我大秦的統治中心一直以來都是鹹陽,若是增設副都,恐怕會引發諸多管理上的問題。”
武將耿秉更是大聲說道:“陛下,末將深知朝廷權威統一的重要性。洛陽一旦成為副都,各地勢力必然會有諸多心思,不利於我大秦的長治久安。”
文臣崔顥卻不慌不忙,他再次恭敬地向秦皇嬴安行禮後說道:“陛下,微臣有話要說。如今我大秦昌盛無比,立一副都又有何妨?
且我大秦關中之地,如今人口稠密。陛下可曾想過,十年後,二十年後,關中的人口隻會更多。到時候鹹陽的承載壓力必然巨大。”
文臣崔顥說到此處,稍稍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周圍群臣的表情,然後繼續說道:“洛陽之地,不過距鹹陽百裡之遙,二者聯係緊密。洛陽更是處於天下之中,其繁華盛景陛下也是知曉。
倘若陛下讓洛陽成為副都,融入大秦的中樞,必定會對大秦有莫大的好處。它可以分擔鹹陽的諸多職能,減輕大秦的人口壓力。
而且洛陽成為副都,也能更好地吸納關東之地的人力物力,進一步鞏固我大秦的統治。”
秦皇嬴安聽著崔顥的話,輕輕點了點頭。他轉頭看向群臣,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們聽到崔顥的論據後,開始重新思考這件事情。
文臣江革沉默了一會兒後說道:“陛下,崔大人所言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文臣龍方等再次提出異議,他的表情嚴肅且帶著一絲憂慮。
“陛下,微臣仍以為此事不妥。”龍方等恭敬地向秦皇嬴安行了一禮後說道,“倘若立洛陽為副都,倘若日後天下有變,洛陽有危,必然天下震恐啊!”
文臣崔顥聽後,輕輕搖了搖頭,覺得龍方等過於誇張,他反駁道:
“龍大人,您這說法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洛陽如今繁榮昌盛,又怎會輕易陷入危險之中呢?”
文臣龍方等並不退讓,他麵向秦皇嬴安,神色莊重地奏道:
“陛下,微臣並非是無端猜測。陛下且看,百年前,前漢如此強盛,可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二十年前,匈奴那般強盛,也最終滅亡。這世間之事,變幻莫測啊!”
龍方等緩了口氣,接著說道:“陛下,關中之地有四關守土,武關、函穀關、蕭關、大散關。關中可謂是易守難攻,這是大秦建立的基石。
自古以來,名分至關重要。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倘若陛下立洛陽為副都,那就是把大秦的名分一部分給了洛陽!倘若日後洛陽有危,大秦的威望必定大降……”
一旁的文臣江革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雖然他屬於關西士族,但此時他覺得龍方等的說法十分離譜。
江革出列說道:“陛下,微臣以為龍大人的擔憂有些多餘。洛陽如今一片祥和繁榮,更有天策軍駐守,怎麼會輕易有危險呢?”
秦皇嬴安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群臣們的爭論。他的目光在崔顥、龍方等和江革等人身上來回掃視,心中權衡著他們所說的話的利弊。
這一決定,不僅關乎洛陽一城,更關乎大秦未來的走向。
嬴安沉思了許久。大殿之中一片寂靜,群臣們都在等待著他的裁決,隻聽到偶爾的衣袂摩挲聲。
終於,嬴安緩緩開口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龍愛卿的話,確實有些道理。”
群臣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秦皇嬴安的身上,隻聽他繼續說道:“但朕以為,不能因為害怕隱患,而不敢去做那些對大秦有益的事情。若是如此,那便是因噎廢食了……”
文臣龍方等聽了秦皇嬴安的話,微微低頭,表示認同:“陛下聖明,微臣欽佩。”
此時,秦皇嬴安將目光看向崔顥。
崔顥心中明了,他知道秦皇這是在向關東士族討要好處了。這是一場朝堂上的權力與利益的交換。
很快,十數位關東士族出身的官員出列。為首的一位官員恭敬地說道:“陛下,臣等家族中有賢淑美人,尚未出嫁。她們自幼仰慕陛下的英名,願成為陛下的白玉奴,侍奉陛下左右。”
這些官員的臉上帶著討好的神情,他們深知這是滿足秦皇的一種方式。
隨後,又有不少關東士族的官員出列。其中一位官員說道:“陛下,微臣願意代表自己的家族,為陛下貢獻錢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